继风电之后,甘肃的河西走廊再成光伏发电“跑马圈地”的热土。
如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从武威到张掖,从嘉峪关到敦煌,在长达千余公里的河西走廊,光伏发电的新能源“版图”已见雏形。
在国内光伏上网电价机制尚未明朗的情况下,河西走廊“光电版图”的崛起究竟意味着什么?
光电布局河西走廊
“如果张掖的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早生一年,肯定是世界第一。”参与工程建设的国电龙源张掖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不免感叹。
现在,“世界第一”的位置被西面紧邻酒泉的敦煌市独享。
张掖东面的紧邻,同样没有落下“光伏发电这趟班车”。早在
在地质版图上,只有60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钢城——嘉峪关被夹在河西走廊的中间,但是面积小并不意味着就会游离于光伏发电之外。
今年的
与此同时,河西走廊上的另一座小城——金昌市,光伏发电的目标更大。去年底,金昌市政府与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一笔签下了开发建设l00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记者注意到,上述分布在河西走廊五地的光伏发电项目,在建设之初都不约而同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口号——“要建成示范性项目”。
既然是“示范”,那么就意味着还肩负着“点带面”,带动发展更多光伏发电项目的重任。未来,一个世界级的“光电之都”能否在这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