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OTN+PTN联合组网模式分析

OTN+PTN联合组网模式分析

作者:  时间:2010-11-25 10:58  来源:EDN

   (2)精确时间同步问题

  时间同步是3G移动制式提出的新需求,特别是对中国三大运营商而言,目前没有一张精确的时间同步网,因此在建设传输网时,尤其要注意精确的时间同步问题。从地面传送时间同步的技术体制来看,主要通过IEEE 1588v2协议完成精确的时间同步。由于采用OTN+PTN联合组网模式,OTN设备部署在网络的骨干核心层,PTN设备部署在汇聚和接入层,而时间源首先部署在本地网核心机房RNC侧,RNC先将时间同步信息传递给核心层PTN,核心层PTN再传递给核心层的OTN设备,OTN设备再依次传送给其他层的PTN设备进行全网的精确时间同步。目前PTN承载1588v2协议已经成为PTN一项基础技术,主流厂家已经经过了大量的测试。如果采用 OTN+PTN联合组网模式,则要求OTN支持相关精确时间传送的功能,目前这属于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并且现实需求已经非常明显,但技术的成熟度显然还没有达到与PTN传送时间同步相提并论的阶段。从主流厂家OTN传送时间同步的技术来看,目前实现方案主要有三种:1 GE/10 GE的透传方案、OSC带外传送方案以及OTN带内开销传送方案,实际组网中可根据需求以及不同方案传送的优缺点进行选择或组合应用。

  (3)保护问题

  网络的安全性高于一切,无论采用OTNPTN组网,都需要对网络的保护进行统一的考虑。OTN设备部署在网络的骨干核心层,PTN设备部署在汇聚和接入层,各个层面之间往往需要大量的业务互通和调度,对于业务需要进行端到端或分段的保护。

  (4)接口问题

  在城域网和本地网中,往往数据业务占据了业务的主流,特别是GE10 GE业务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当采用OTN+PTN联合组网模式时,存在着大量的PTNOTN客户侧接口通过GE10 GE接口进行业务对接,应注意在组网中接口的一致性问题,以10 GE信号为例,ITU-TG.709  G.sup43中定义了几种10 GE LAN信号在OTN网络中的映射方式,包括标准GFP-F方式G.sup43 6.2ODU2e方式G.709 17.1.4和扩展的GFP-F/OPU2方式G.709 17.3.1,应保持封装以及映射信号的一致性问题。

  (5)网管问题

  从网管的角度来看,一般而言,目前业内主流厂家的PTNOTN均可以实现共网管平台,以方便网络的维护。在PTNOTN联合组网模式下,OTN往往定位于核心层,PTN定位在汇聚、接入层,各个层面之间需要大量的业务互通和调度,因此无论是在业务的开通上,还是在网管自身的维护需要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网络的维护问题

  在城域网和本地网,设备层次多,组网复杂,给网络的故障定位带来不小的难度。当采用OTN+PTN联合进行组网时,PTNOTN技术都继承了 SDH强大的层次化OAM管理机制,业务封装都会有相应的丰富的开销进行监控,PTNOAM包括客户层OAM、信道层OAM、通道层OAM和段层 OAMOTN支持6级的TCMSMPM等,每一层都提供故障和性能的OAM,以实现在不同层面实时、精确的故障定位功能。

  5   湖北移动OTN+PTN联合组网方案介绍

  以IP 业务为主的数据业务是当今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国内宽带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对传输带宽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湖北移动作为湖北省领先的移动运营商,其IP 业务正逐步成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湖北移动现有的传输网络经过多期的建设和扩容,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给社会提供更高品质的移动通信以及宽带互联网服务,湖北移动骨干传输网必须提升对业务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在经过长期的技术论证、严格的设备选型与测试,湖北移动最终决定选择烽火通信进行战略合作,采用OTN+PTN联合组网技术共同构建武汉、黄石、黄冈、咸宁等地市的下一代光传送网络,其典型组网结构如图2所示。

  在湖北移动全业务承载网中,骨干汇聚层由OTN设备完成调度,工程按照业务区划分新建大量汇聚节点,组建了高速OTN系统环网,每个环网在核心节点均考虑双节点落地实现负载分担,有效提高核心层系统容量,同时可抵抗单节点失效带来网络风险。每个业务区的OTN系统作为此业务区内所有业务的上联汇聚节点,业务区的OTN设备构成全网OTN汇聚层,可快速实现大容量、大颗粒业务的灵活调度。在每个业务区内采用PTN设备作为业务区内基站业务、专线业务的接入和汇聚节点,所有业务区的PTN汇聚节点构成分组化的汇聚层,从而打造安全、高效、电信级的IP多业务承载平台。网络各接入节点与基站连接全部采用FE的光口对通,所有PTN业务在OTN汇聚节点的PTN设备与OTN对接,在核心节点大容量PTN设备实现业务的重新整合以及与业务层面的灵活沟通,网络模型和业务组织如图3所示。 

相关推荐

PTN与IP RAN在竞争中走向融合

PTN  2011-05-31

分组传送网技术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分组传送网  PTN  MPLS  2010-12-23

PTN与路由器对阵:让LTE飞

LTE  PTN  路由器  2010-12-02

OTN+PTN联合组网模式分析

OTN  PTN  联合组网  2010-11-25

PTN在2G Backhaul中的应用

PTN  SDH  2010-10-25

PTN应用现状及展望

PTN  MSTP  2010-09-27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