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何规划好未来中国的前进路线图,成为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头等大事。未来的中国怎么走,从两会代表和委员的提案到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答案已经隐约可见:大民生加新工业。大民生以富民,新工业以强国,最终实现民富国强。
所以在今年两会上,除了夺目的民生议题,就是一份份重量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案或建议。据了解,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今年的两会提案题目是《支持国内龙头企业,促进我国“十二五”液晶产业发展》,旨在进一步加深对TFT—LCD液晶显示技术所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更好地促进该产业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众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关键技术中,平板显示产业因其在核心技术以及产业发展方面的突破,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新兴突破口。不仅如此,整个产业还因其巨大的产业集群和带动效应,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砝码。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欧阳钟灿院士作为我国最早的液晶方面的专家之一,2009年起,他又兼任了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一职,对于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一直尽心竭力。
今年已经是欧阳钟灿院士至少连续第三次提交关于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提案,但心情却大不相同。因为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首先是政府将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助力平板显示产业进一步升级。
其次是产业龙头企业京东方的积极进取和跨越式发展,推动产业实现新的突破。
几乎就在《决定》通过的同一周,中国大陆首条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京东方合肥6代线产品点亮。之后仅一个多月,京东方合肥6代线就正式量产,实现了中国大陆
欧阳钟灿评价说,这是意义非凡的一条生产线,因为它不仅标志着我国企业已经完全自主掌握液晶面板制造的三大核心技术与能力,即自主建线、工艺技术以及产品开发能力,还意味着我们的另一个重要产业——彩电业也将获得新生。
液晶显示屏占彩电制造总成本的70%以上。据欧阳钟灿介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国和消费国,2009年彩电产量近亿台,其中,液晶平板电视占68.3%。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布局较晚,在京东方崛起之前,中国在这一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电视生产所需的面板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大尺寸电视用面板目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致使整个彩电业面临十分严峻的生存压力。
产业集群 效应凸显
根据产业集群的聚合效应,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的崛起,将推动一个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这一点在平板显示产业发展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围绕京东方合肥6代线和北京8.5代线两条高世代线,辐射上下游众多相关领域的两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自建设伊始,京东方合肥6代线就吸引了知名企业住友化学、法液空等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入驻合肥新站区。以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一个拉动投资额近400亿元、就业人数近万人、产值达千亿元的新型显示集群已然显现。据预测,“十二五”期间,由京东方合肥6代线拉动的投资额将达到800—900亿元,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随着京东方6代线的量产,合肥国家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也步入了新阶段。
作为国际主流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也是国内首条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京东方北京8.5代线总投资280亿,不仅是北京电子工业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北京市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