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动态 » 光伏弃守美国 寻找替代市场

光伏弃守美国 寻找替代市场

作者:  时间:2012-05-29 19:20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一则消息再次让中国光伏行业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陷入寒冬中。

  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片制造商存在倾销,因此将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征收31.14%到249.94%的惩罚性关税,而这一次的惩罚性关税也将会叠加在美国商务部3月份宣布的2.9%到4.73%的反补贴税之上。

  在此消息公布后,整个市场一片哀歌,多位光伏企业负责人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11月的终裁难以出现转机,美国市场大势已去。而也有企业准备最后一搏,无锡尚德一位人士透露说,近日,尚德、英利、阿特斯、天合等中国一线企业老总们已在私下里见面商议反击策略,“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抱团反击

  此前,由于抢订单、价格战等因素,中国一线光伏企业的几个大佬们,多半是貌合神离,而今却联合应对,足以见“双反”对行业影响之大。

  英利绿色能源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告诉记者,目前不仅中国一线企业已经联合起来应对诉讼,而且英利还联合了美国本土的平价太阳能联盟,及美国光伏上下游企业,一起来反对这种重税政策。“我们会将这种意见传达给美国政府,相信会有些影响。”

  “实际上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美国的光伏电站安装商。”王志新对记者说,他表示,中国低价的光伏组件最大的受益者是在美国投资光伏电站的商人,采用中国组件直接降低了电站的建设成本,提高了内部收益率,这也是这两年美国光伏安装激增的原因之一。

  根据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数据显示,美国有2200家公司涉及太阳能组件业务,去年安装方面更是增长了109%,而今对中国的光伏组件征收高额关税,势必影响到美国的光伏安装市场。

  晶澳太阳能一位人士则向记者表示,中国组件与美国本土的产品相比,成本低于后者10%左右,而征收如此重税,生意根本无法做,基本上就意味着被赶出美国市场了,他认为,从目前来看,这场“双反”很难在11月的终裁中出现转折性变化。“在‘双反’背后也有政治因素,为了转移国内失业率等方面的注意力,因此美国政府的这场强硬立场难以改变。”

  实际上,若美国最终实施重税政策之后,中国企业几乎无还手之力,只能放弃美国市场。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目前一些光伏企业在万不得已的状况之下,已将一些订单交给台湾的组件工厂进行代工,为此将损失7%~8%的收益,虽暂时解决了出口美国的难题,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这意味着国内的生产线可能面临停工、荒废。而也有企业提议在美国建厂来规避政策,“但美国的劳动力、土地等成本,将会使得这些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失去原有的竞争力。”

  雪上加霜的是,Solarworld成功在美国提起诉讼之后,已于3月在欧洲提起诉讼,申请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若欧洲也采取重税,中国光伏企业将遭受致命打击。目前,美国市场并不大,去年安装量为1.6吉瓦,仅为全球安装量的6%,而欧洲则占全球市场的80%以上。

  上述晶澳人士也表示,据他们了解,德国政府并不认可Solarworld的“双反”提法,因此欧洲效仿美国的可能不大,“但中国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已经在应对,希望在欧洲能阻止‘双反’调查立案,一旦立案了,什么结果都有可能。”

  据一位德国光伏设备生产商对记者透露说,Solarworld在欧洲的诉讼,目前尚在评估阶段,政府态度暧昧,既没否决掉,也没接受,采取的是一种观望态度,但美国的重税政策难免会给欧洲带来效仿效应。该生产设备商说,在日本核危机之后,德国暂停了所有核电站的建设,法国也关闭了多家核电站,因此光伏、风能具有重要的替代性。“从这方面来说,政府需要低价的组件来普及太阳能发电,而不是为了几家本土企业存亡,将中国组件拒之门外,这会影响到国家的能源战略。”

  寻找新兴市场

  在天华阳光董事长苏维利看来,目前中国光伏行业产能已近40吉瓦,而美国市场的安装量尚不足2吉瓦,因此,放弃美国并不会造成太多损失,如今当务之急应是寻找其他新兴市场。

  业界普遍预测,新兴市场所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正在从2011年的7%,以年均70%以上的速度递增,至2014年占比将达到26%。而中国光伏市场也在快速扩张,今年中国光伏装机总量将突破5吉瓦,到2020年将达到50吉瓦。

  在近日的天华阳光南美光伏项目发布会上,苏维利向本报记者表示,在新兴市场中除美国之外,他十分看好日本、南美和中国市场,“其中日本的安装量今年肯定超过1吉瓦,而南美市场近年来安装量暴增,也很有希望突破1吉瓦。”

  天华阳光今年就将在智利启动一个光伏评价上网项目,据苏维利向记者透露,今年该公司在全球的光伏电站安装量将达到650兆瓦,其中南美洲就将达到100兆瓦,他介绍说,南美洲的阳光资源丰富,光照时间一般在1600~3000小时之间,而该地区的电价相对较高,而且每年还在迅速上涨,因此,在当地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与火电成本持平,也因此已不需要政府进行财政补贴。

  苏维利另外看好的日本市场,目前光伏安装急剧上升,据悉,相对于国内1.15元的上网电价,日本的电价高达2元,投资电站收益颇丰。而且日本将在今年7月出台《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有消息说,未来十年里日本的新能源发电将达到100吉瓦,其中光伏发电将占很大比重。此前在4月中旬,天华阳光就与超日太阳联手在日本投资光伏电站项目,将在日本合作开发总量为100兆瓦的光伏电站。

  不过,江苏一家大型光伏组件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目前日本、印度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市场,但也暗含一些风险。他认为,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较强,而本土又有很多全球领先的光伏电池生产商,在一些工程项目上,中国企业常会遭受不公平待遇;而印度虽然崛起速度很快,今年的安装量将达到1吉瓦,本土也没有全球性的大公司,但目前其国内针对中国产品进行“双反”的声音此起彼伏,在机会背后也是重重危机。

  “也有些企业因为库存压力,去开拓非洲市场,但多半铩羽而归。”该高管说,他表示,非洲市场虽然是全球日照最好的地区之一,光伏发电收益较高,但多数国家贫穷,难以购买昂贵的光伏发电装置,有些地区甚至连电网也没有铺设,更别谈输电,而且因战乱、政局不稳定等因素,货款也很难收回。

  一位晶澳人士认为,日本、南美、印度等新兴市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仍是中国市场。他认为保守估计今年国内有5吉瓦的安装量,而最好的情况下则可能达到7吉瓦~8吉瓦,如此一来将接近去年德国的安装量。

  “而且从长远来看,要使中国的光伏行业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国市场的份额至少要占到光伏产品总销量的50%以上。”上述人士表示。

  等待2014复苏季

  5月,就在整个光伏行业一片低迷的气氛中,也有企业逆势扩张。

  光伏设备制造商德国Manz公司在苏州的新工厂正式投产,投资规模为2亿元,而其工厂的一墙之隔就是业界大佬协鑫光伏。

  该公司CEO兼创始人Dieter Manz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去年该公司总收入2.4亿欧元,其中70%来自中国市场,尽管目前光伏遭遇低谷,但他仍认为中国光伏市场前景无限,“两三年之后,中国本土的装机量肯定会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在Dieter Man看来,光伏行业的低谷大概会在2014年彻底走出,到时产能与过剩将达到一个平衡,而复苏迹象可能会在下半年就开始出现。他认为,最早复苏的应该是薄膜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成本低廉,技术又一直在不断提升,因此具有极强竞争力,而晶硅电池目前技术遇到了瓶颈,转换率难以提升,同时原料成本也已降到谷底,复苏起来比较困难。

  “在公司总业务中光伏虽然占据三分之一的收入,但目前来说并不赚钱,我们在用其他业务来养光伏业务。”Manz亚洲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国平对记者说,因此苏州的新工厂除了光伏设备外还有平板显示器、印刷电路板等生产设备制造。他认为,光伏目前虽遇困境,但从长远来看,势头依然良好,仅从中国市场来看,去年的装机容量为2吉瓦,仅占全球的7%,未来两三年中国市场将呈现数倍的增长。

  关于2014年光伏行业走出谷底一说也得到多数企业认可。在5月的上海光伏展上,包括尚德、英利、杜邦、晶澳等多位人士,也都表示,两年内光伏行业将实现供需平衡,实现复苏。

  这届光伏展依旧热闹,但与上届不同的是,气氛完全迥异。在上届,扩张是企业们的主色调,多数企业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往往豪气冲天地表示,产能将继续扩张,还要在海外建厂;而在本次展会上,企业们相对黯然许多,几乎所有企业都对记者表示,“将无限期地暂停扩张计划”。

  据记者了解,尚德、晶澳等企业从去年至今一直未能有新的扩张,晶澳CEO方鹏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在过去几年,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成本低了必然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众多一线厂商一味求大,最终造成产能过剩。

  严重的产能过剩,引发了混乱的价格战,最终让90%的光伏企业都陷入亏损的泥潭中。一位光伏组件商向记者表示,在2010年,组件的利润能达到15%~2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利润是0,甚至是亏本出售。“组件价格一路下跌,放在仓库里不出售,只会亏得更多,而且资金也没法回流,而出售也是亏损,这让人进退两难。”

  尚德一位人士表示,光伏行业能否在2014年走出光伏谷底,实际上,中国市场将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我国新能源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50吉瓦,而2015年将达到20吉瓦,“实际上,这都是最保守的预计,按照目前的发展,到2014年初,中国的光伏安装量就将超过20吉瓦,2015年有可能达到30吉瓦。届时,中国光伏行业一半的产品都将销往国内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目前一线厂商基本都停止了扩张,国内光伏的总产能在未来一两年内不会大幅增加,而全球的需求仍在上升,因此,过剩的产能便被不断增加的需求给逐渐消化吸收。“目前很多大企业陷于财务亏损,库存也十分严重,因此也没有能力再进行扩张了,这对整个行业反而是件好事。”

相关推荐

光伏行业复苏 挺过来了?

光伏  多晶硅  2014-01-20

告别寒冬 光伏业迎兼并重组热

光伏  太阳能  2013-12-25

【揭秘】施正荣:从“首富”到破产边缘

无锡尚德  光伏  2013-12-25

光伏产业受政策刺激回暖 明年或继续增长

光伏  太阳能  2013-12-24

光伏业蠢蠢欲动 部分企业逐渐恢复盈利

光伏  电池  2013-12-03

多晶硅行业洗牌完毕 光伏企业各有生存之道

多晶硅  光伏  2013-12-03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