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控制电路板合理分区,尽可能把干扰源(如继电器)与敏感元件(如单片机)远离。强电元器件和弱电元器件分区布置,并且强、弱电导线的爬电距离大于等于8mm,不同极性强电导线间的爬电距离大于等于4mm,并通过布线和元器件的选用满足布线的距离要求。
3.2.5 控制板的电源进线、单片机的电源引脚(Vcc)到地、单片机的复位端(RESET)到地增加去耦电容,提高控制电路板工作的可靠性。
3.2.6 对于单片机闲置的I/O口,不能悬空,要接地或接电源;其它IC的闲置端在不改变系统逻辑的情况下接地或接电源。
3.2.7 对单片机使用电源监控及看门狗电路,可大幅度提高整个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3.3 若家用空调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控制电路板均有单片机控制,则室内、外机的连线所传输的信号尽量使用低频,并提高低输电压。必要时,可增加瓷环穿过通讯线(各种不同类型的通讯线,具体由试验状态待定)。
3.4 增强抗干扰电路的设计
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广泛使用,各种脉冲性质的电磁干扰、电源干扰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干扰,控制电路板的设计应降低各种干扰的敏感性,保护电子线路尽量降低干扰的影响,保证正常工作。
3.4.1 压敏电阻
在电源线(L线、N线)间并接一个压敏电阻,能防止电源电压瞬时过高,损坏或干扰控制电路板运行。压敏电阻对瞬时电压的吸收作用是通过嵌位方式来实现的,当施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低于标准电压时,它的电阻值无穷大,反之则急剧下降,最终体现在对线路有害的能量被其吸收,这部分能量被转化热能,从而保护了控制电路板。
为取得满意的干扰抑制效果,压敏电阻的引线应剪得越短越好,否则吸收能量不干净。压敏电阻中含氧化锌、铋、钴、锰和其它金属氧化物,它吸收的能量额定值取决于电压和电流两方面,与压敏电阻的体积成正比。一般电路中可按使用电压的1.2~1.4倍峰值电压选择标称电压。
实际应用中,压敏电阻的L线上串接一个熔断器,以更有效的保护控制电路板。
3.4.2 继电器是家用空调器常用的电器件,触点断开时产生电弧干扰,触点接通时由于它的弹跳现象形成脉冲干扰,必要时可采用RC吸收电路抑制该干扰。
3.4.3 滤波器
使用滤波器,切断电磁干扰沿信号线或电源线传播的路径,与屏蔽共同完善电磁干扰防护,无论是抑制干扰源、消除耦合或提高接收电路的抗干扰能力,都可以采用滤波技术。滤波器由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器件组成的选择性网络,作为电路中的传输网络,它可有选择地衰减信号中不需要的频率成分,完成滤波作用。按下图连接,由L、C组成的滤波器既可衰减电源线间的常模噪声,亦可利用电感的高频抑制作用来抑制高频噪声电流。
3.4.4 安全隔离变压器
家用空调器的控制电路板配用的都是安全隔离变压器,它解决了输入和输出的电隔离,从而解决了两者的共地问题,对共模干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为抑制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的干扰,建议变压器的设计功率为其满载工作功率的1.25倍以上。
3.4.5 减少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
充分考虑电源对单片机的影响,电源做得好,整个电路的抗干扰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大部分单片机对电源噪声很敏感,给单片机电源加滤波电路和稳压器,可减小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
建议电源稳压块7805的输入和地之间并接2200uF/35V的电解电容和0.1uF的瓷片电容,输入和地之间并接100uF/16V的电解电容和0.1uF的瓷片电容,该电路设计可减少电源噪声,同时大大提高了抗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的干扰能力。
3.4.6 在数字电路中,开关工作会形成很大的动态电流,在电源线的分布电阻、电感上形成噪声电压,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以LED动态驱动电路的噪声抑制为例子,若电源供电设计上没有采取足够的抑制措施,则会因其动态电流过大而产生误动作,因此必须串接滤波器切断噪声的传导途径。在电源输入端串入高频扼流圈(10uH)和大容量的滤波电容(1000uF)可消除误动作。
上述论述的只是控制电路板硬件抗干扰的一部分,二极管、光电耦合器等也常用于控制板的抗干扰,同时元件的优化选用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