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市场趋势 » 技术商业2007:通信技术的融合

技术商业2007:通信技术的融合

作者:  时间:2007-01-24 08:40  来源:IT经理世界

2006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新建成的大楼里,举办了一次全国腔颈手术学习班。小榄医院和广州两个分会场里的60多名医生不仅实时观看了手术的全过程,有疑问的医生还当场和手术室里的教授进行了细致的沟通。有趣的是,这次对质量要求非常严格的医学影像资料的共享和语音传输,发生在一家没有一根电话线的医院里。

  小榄医院的新大楼建成之后舍弃了传统的PBX电话布线方式,选择了在IP网络的基础上建设医院的通信系统,它也成为全国医疗系统中第一家全面采用统一通信的医院。小榄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滕一帆说:“我们选择统一通信平台,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中了它三网合一的高度集成性,可以更灵活和便捷地应用各种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小榄医院2006年9月投入使用的统一通信网络初步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应用的融合。技术人员通过一部IP电话完成对某些设备的控制及状态监控;医护人员可以在IP电话的屏幕上查询病人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数据;医院里的医生在120救护车出诊过程中就能得到病人的全面准确信息,在救护车回到医院前做好抢救准备;院长每天在IP电话上就可以了解当天的就诊人数和收入情况……这些在小榄医院,都在成为现实。

  从2000年开始,“融合电信”的概念开始出现,虽然受到业内人士的推崇,但一直没有实质进展。2006年,微软、IBM之类的传统IT大腕,思科、北电、AVAYA等通信、网络设备巨头开始不遗余力地推进各种通信与IT的融合产品。尽管包装形式略有差异——统一通信、统一沟通、融合通信,但这些名词背后蕴涵的主旨却都是将话音业务、实时通信(即时消息、视频和应用共享)和准实时通信(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和短消息业务)等融为一体的新型通信方式。

  据德勤预计,到2010年,全球融合通信服务与设备市场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其中,视频电话、企业协作软件、IPTV、移动内容服务、网络游戏与在线音乐等下一代IP应用将成为主要的热点。

  在三网融合的道路上,尤其是在中国,广电网与电信网的融合在政策、监管、技术上存在的诸多壁垒在短时间内很难突破,而电信网与IT网的融合在经过了多年的酝酿之后,终于开始到来。

  统一通信破晓

  越来越多的传统IT和通信巨头都很乐于描述这样的场景:当你正专注于在电脑上赶计划的时候,突然响起的电话打断了你的思路;一个重要的电话视频会议还没有结束,但你不得不赶往机场;你拨打客户办公室电话,对方却正在出差途中……在你点头认可之后,所有厂商都会告诉你,融合了各种通信手段的统一通信使这些尴尬不再出现。

  在融合的大旗下,通信的发展脉络已非常清晰,从“语音”到“语音+数据”,到“语音+数据+视频”乃至“语音+数据+视频+无线”。从这个角度来看,统一通信不是一个产品,而是发展的过程。

  从长远来看,电信网和计算机网在技术上是共源的,它们都是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网络。计算机网使用IP技术很成功,而电信网全IP的趋势已完全明确。新发展的电信业务已全部IP化,电信网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电话业务也正在IP化,而电信网上承载的业务(企业网的业务)也已完全走上了IP的道路。既然两个网都建立在IP技术的基础上,业务上相互趋同和相互重叠,发展的必然结果无疑是两网合一。

  对于通信行业来说,技术和市场需求是两个核心的驱动力。在技术就绪之后,市场需求就成为启动统一通信爆发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全球化和企业应用的复杂化,企业希望语音、数据,甚至呼叫中心管理、ERP等应用都能在一个融合的网上来实现。IP 技术成为主流发展方向。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64%的企业开始引进IP电话。从2001年开始传统PBX以每年12%的速度在下降,而IP PBX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更为重要的是,传统PBX设备供应商已停止纯PBX技术的研发或已向IP PBX技术迁移。北电大中国区企业网络部总经理黄彦文认为:“过去的几年中,融合的基础并不存在,因为大多数人对VOIP、软交换(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或者数据话音都是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对于软交换业务的质量和稳定性都很认可并已开始尝试。因此这个时间点是通信与IT融合的最佳切入点。”

  思科公司统一通信业务总监罗军说:“5年前,思科开始卖IP电话,花了大概3年时间,卖了100万部。而现在已经突破了1000万部,最近的100万部,只用了不到3个月。”

  目前,统一通信面对的主要是企业用户,因此也不存在像电信网和广电网融合中出现的政策问题。在技术、市场、政策都不存在障碍的市场背景下,通信与IT的加速融合也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巨头一个都不能少

  2006年12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电信展上,统一通信毫无疑问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势头一点不比3G逊色。思科、北电、西门子等电信巨头,微软、IBM等IT名门都将统一通信作为展示重点。仿佛在同一时间,传统的电信和IT领域的大公司都在向“统一通信”集合。各家厂商关于统一通信的重大决策也几乎都在2006年集中发布。

  2006年第一季度,北电与微软宣布结成“创新通信联盟”,加快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向融合通信的业务转型。从2006年9月19日开始,两家公司还在14个城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大型路演,展示他们的统一通信应用。2007年1月10日,北电与国内最大的网络分销商神州数码签约,销售其统一通信产品。

  2006年3月,思科在全球市场上正式发布统一通信平台,经过4个多月的本地化工作,这一解决方案于7月在中国市场正式露面。2006年10月24日,思科面向全球发布了视频杀手级应用网真(Telepresence),统一通信的触角从传统的网络设备、数据业务延伸至话音、视频。

  2006年11月6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日本东京表示,微软将在2007年初推出具备IP语音通话功能与视频会议功能的软件,目前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一起进入视频会议市场。11月30日,微软正式发布面向统一通信市场的Exchange 2007。

  2006年11月20日, AVAYA宣布,推出新的智能通信解决方案系列,实现无地点限制和工具限制的通信模式,并将通信应用嵌入企业的业务流程。

  这些企业之所以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是因为统一通信市场对于这些大佬级别的企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北电希望在这一新兴市场里占得先机,摆脱近几年的颓势,重返一线厂商之列。思科押宝统一通信,则是把其视为继路由器之后的又一座金矿。而微软、IBM终于可以借助统一通信进入觊觎了太长时间的通信市场。

  网络的融合,也使得以前处于不同阵营的企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原来是各自领域绝对老大的思科和微软现在是统一通信市场的两大主导企业,他们的关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微妙。

  毫无疑问,统一通信是两家企业未来最重要的战略重点。思科全球董事长钱伯斯预计:“虽然统一通信业务目前仅占思科业务的10%,但预计在今后5年里,这个比例将提高到40%至45%。”微软CEO鲍尔默明确表示:“微软未来重要的方向之一就是统一沟通领域,特别是IP电话。”比尔·盖茨还亲自撰写题为《统一沟通革命》的文章阐述自己对于通信融合趋势的理解。

  微软与思科“统一通信”出发的路径和优势完全不同。思科的后台技术强大,而微软在桌面软件,即客户端的垄断地位很难撼动。一直以来,两家公司给业界的印象是积极寻求合作、取长补短,更好地拓展各自的业务空间。但是,随着微软与北电的高调合作,两家巨头的竞争似乎也在拉开帷幕。YankeeGroup分析师评价:微软和思科之间的战斗已经打响,与北电合作证实了微软在IP电话市场上挑战思科的意图,思科必须在微软真正推出产品前,说服客户转向它的VoIP产品。

  不过目前,两家公司还是以合作为主,毕竟整个市场还处于启动阶段。在很多VoIP和网络管理产品中,思科使用了微软的服务器平台。而大多数Windows计算机都是通过思科的网络实现语音通信的。但是两家公司在某些点上的碰撞已经开始。比如微软并没有采用业界更为熟悉的统一通信作为整合通信业务的名字,而是定名为“统一沟通”。思科去年推出的UPC(Cisco Unified Call Manager),它与微软的Microsoft Office Live Communications Server 和 Microsoft Office Communicator都属于桌面IP电话产品,这也恰恰是微软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Gartner分析报告指出:虽然目前微软与思科之间的争夺还仅仅停留在台面之下,在6年之后,两家公司共同争夺的市场总价值将高达200亿美元。

  统一通信是一个以万亿计算的巨大市场,涉及的产品和应用会非常庞大,因此绝不仅仅是巨头的游戏。在这股大潮中,无论是微软还是思科都将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正从各个角落里涌出来,软件商、网络工具厂商、商用电话厂商以及电信运营商出人意料地处在了同一竞技平台。对于微软和思科来说,在“统一通信”的道路上,它们遭遇的朋友和敌人都将前所未有地多。

相关推荐

统一通信必须要回归本质

IP  通信  2013-08-23

芯片设计全程服务成国内企业切入IP布局关键点

芯片设计  IP  2013-07-01

Gartner公布2012全球IP厂商排名

ARM  IP  2013-06-14

Cadence宣布收购Tensilica

Cadence  IP  2013-03-13

IP RAN将成未来移动承载方向

IP  RAN  2011-09-06

基于TCP/IP及蓝牙技术的家居安防系统设计

家居安防  TCP  IP  蓝牙  2011-08-16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