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在“IT风云榜颁奖典礼”上把目前三种国际认可的3G主流标准:高通的cdma2000,诺基亚的WCDMA,大唐的TD-SCDMA,统统比喻为“屠龙术”,即毫无用处。就好比天下并没有龙,但有人却发明了屠龙术,然后几家争夺:我的招数比你的招数高多少。
实际上目前三种3G标准并不是子虚乌有的人们想象出来的“龙”,而是实实在在的既有标准,又有产品,还有用户,而且已经建网应用提供了各种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因此,谨就下列问题与阚凯力教授作进一步的探讨:
1.3G是否走到穷途末路?
阚教授从技术发展角度给3G判了“死刑”。 说“3G现在已经开始走到穷途末路,开始被淘汰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3G从2001年10月日本NTT DoCoMo第一家推出WCDMA业务以来,已经6个年头,第一阶段标准有其局限性以致经历了一个长达4年之久的缓慢启动期;可是升级到HSDPA的第二阶段标准之后,2005年开始呈现出比较平稳发展的势头。说明3G技术本身在发展,并没有走到穷途末路。
2007年初全球使用各种技术的3G用户超过1.5亿,约占全球移动用户的5%。其中,
WCDMA技术的用户1亿,
WCDMA商用网络已经超过140个,
HSDPA商用网络也接近100个。
cdma2000 1x EV-DO技术的用户5000万,
CDMA1X商用网络183个,
1 x EVDO 商用网络53个。
TD-SCDMA技术的用户2万。
2007年,预计将是一个3G市场迅猛发展的年头,全球使用各种技术的3G用户数将在年底超过2.75亿,约占全球移动用户的9%。
2010年,预计全球所有手机用户(包括使用2G和3G技术)将超过40亿,全球3G用户数将接近8亿,占20%。事实和预测说明3G的网络、用户和业务也在继续发展,并没有走到穷途末路。综上所述 阚教授上述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2.3G是不是毫无用处?
现在的3G手机实际是一个小型电脑,从日本和韩国3G手机使用的情况来看既是学习的工具,又是工作的工具,还是生活的工具、娱乐的工具。
(1) 学习工具
电子书籍的发展速度比较迅猛,且呈快速上升趋势。很多好学的青年人,都会在手机上存放电子书,可以是科技读物,也可以是小说,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哲人说:时间是挤出来的。那么,手机就成了挤时间最好的工具。坐车、侯机、等上菜等等零碎时间都可以随时把手机掏出来看里面的电子书。可见,移动网络的普及无形中扩大了文化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随时随地更自由地读到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3G手机便成了传播文化的载体。手机上网速度大大提高,这就大大方便了人们查找所需的资料。google也利用它在搜索业务上取得的成功,制造出了专用搜索手机,向移动通信业务领域进行渗透。2006年日本NTT DoCoMo推出关键字搜索服务及 HSDPA 高速数据服务。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深度结合才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的一个方向。Web2.0业务向手机终端的移植,手机博客、移动IM等的发展方向将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2) 工作工具
以日本KDDI的移动电子商务为例,这个业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自营商品销售业务。第二,销售商品中心,提供ShoppingMall。第三,让很多个人参与进来,进行交易和买卖。目前KDDI商品中心的销售会员有50万,店铺有1700个,每月交易总额也超过了9亿日元。作为KDDI商务模式,在ShoppingMall一般月租是5万日元。另外每笔交易收取5%的交易手续费。KDDI的系统平台对所有的商品都要管理,都要一个一个检查,杜绝危险品或者有问题商品。哪个商品处在什么状态,卖了没有,现在这个季节什么东西好卖,都会把相关信息提供给店主,因此KDDI商誉很好。移动广告业务发展非常好,手机购物发展也比较快,现在每月达到5亿日元的销售规模。随着3G向HSPA发展,传输速率不断提高,必将促进移动办公、移动交易的发展。
(3) 生活工具
现代人出去要带三样东西,一把钥匙、一个钱包、一部手机。在日本这三样东西就不要都带了,手机就可代钥匙,手机可以支付就取代了钱包,这三个必要的生活工具只要一部手机就行了。移动通信和(面部、指纹)识别技术的结合,就可以用于安全领域,取代钥匙,打开保险箱。移动通信和短距离通信技术、RFID技术的结合,研制出无线标签读取器,就催生了手机支付业务,促进了移动消费。2006 年, NTT DoCoMo不断加强新业务的开发力度,推出名为 DCMX 的移动消费信用卡服务。
KDDI先后推出声音识别向导服务、手机定位服务,同 Google 合作推出移动地图服务,通过手机取得位置信息,然后提供相应的跟位置相关的服务。比如说步行导航业务,汽车导航业务,现在定制包月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00万。只要打开3G手机,就可以出现一张你所处位置的地图,很容易找到附近的饭馆、邮局、银行和车站。
随着3G网络承载能力的提高,一些多媒体业务会越来越普及,新的业务将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方便了移动社区社交,成为社区生活主旋律的一篇乐章。
(4) 娱乐工具
移动娱乐是拉动整个移动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引擎之一。手机音乐、手机视频、手机游戏等等,这些业务都是当前最流行的。现代都市生活的特点,使人们移动性大大增加,因此,通过手机进行移动娱乐必将成为时尚。
移动通信和数字广播技术的结合,可以催生出手机电视、手机调频业务和数字内容服务。“调频广播手机”服务,即数字广播业务,可以通过手机一边看电视,一边听歌曲,并立刻通过手机互联网购买下载这个歌曲。把通信和放送融合起来的业务,成为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手机电视业务将会进入普及时期。
KDDI的歌曲原曲下载业务每个月下载500万次,跟单曲CD的发行量差不多。NTT DoCoMo推出Chaku-UtaFull( R )移动音乐下载服务。人们欣赏音乐的模式已经从以前购买CD向手机下载转变,对音乐产业影响很大。下载音乐的同时也可以下载动画,听音乐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图像,还能感受演唱会现场的气氛。其他行业的企业也逐渐向移动通信领域渗透,比如苹果公司利用它在iPod音乐终端上的成功,联合其他厂商,制造出了IPhone手机,挺入了手机音乐市场。
游戏也一直处于增长的势头,简单的单机游戏已为众人接受,通过3G手机随时随地玩“奇迹”之类的网络游戏,更能吸引众多年青人的眼球。
总之,3G移动通信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结合,将催生出很多新的业务,更是潜力无穷,运营商将继续把这些3G新业务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大力推广,形成绚丽多彩的局面。
从3G业务和2G业务关系来看,可以把3G业务分成三大类:
一是延续性业务,3G有,2G也有,比如短信和话音等,因为3G网络采用很多新技术,有可能使3G网络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向用户推出这些业务。最近中国移动8个城市TD基础设施招标,据媒体报道,GSM基础设施经过10年的规模生产现在降到每一个用户200元钱,而这次TD基础设施摊到每个用户只60元钱;因此,通话费用就有可能降到1/3。
二是增强性业务,2G有了,3G可以使其性能和服务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如2G时代运营GPRS网络,虽可以推网上浏览和数据业务,但是用户体验太慢;3G时代随着网络数据能力的增强,可以使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三是3G特色业务,2G没有的业务,3G却可以提供,如可视电话,这是真正体现3G特色的业务,目前在3G运营商业务体系中收入所占份额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增长的前景非常好。
凡此种种,可见阚教授所谓的“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认为它没有用,即使有些消费者出于好奇,用一两天也没有用了”。上面所述这么多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优越用途,怎么会没有用呢?阚教授认为“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使用它太贵”。“太贵”倒确实是个问题,短信一毛钱一条时,大家不厌其烦到处发送;如果是一块钱一条,就不可能达到现在的广泛应用程度。而中国的TD因为其技术优势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可以真正从终端到业务都实现“廉价”,从而比2G时代更为便宜,这样会使更大范围的群体加入3G的行列。
3.3G是不是总赔钱?
阚教授称,目前全世界3G运营商中,80%以上的收入来自话音服务,大多数都在赔钱。李嘉诚在欧洲、澳洲、香港大推3G,而且用的是可能最成熟、成本最低的标准。到今天都在赔钱。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没有多少人用它这些服务,以此来证明3G的“无用”。
的确所有移动通信网络刚开始建网商用都要经历一个缓慢的启动期, 3G由于第一阶段标准只达384kbps,高不成,低不就,特别是不适应下行速率要求高于上行速率的非对称传输的互联网;因此,一些3G业务发展受阻;再者3G手机功耗大、质量差、用电时间短等等缺陷,不受用户欢迎;从而使得3G发展显得更为缓慢。
但是第二阶段标准HSDPA,下行速率提高到3.6Mbps;从2001年建网至今已经5年,芯片经历了3个摩尔周期,从理论上来讲按摩尔定律2个3次方,体积、重量、功耗和成本等等都可以降到1/8,速率可以提高8倍,今天3G手机的质量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有可能做到100美元以下。从2005年开始3G用户整体来讲呈现出比较平稳发展的势头,运营商也就开始赢利了。
日本KDDI已经有94%的用户属于3G用户,有将近1400万EV-DO用户,有80%的EV-DO用户采用了数据业务包月的套餐。EV-DO用户的ARPU(平均每用户收入)值是9000日元,而移动电话的平均ARPU值是7000日元。对KDDI来说其业务收入提高了28%。
韩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SK电讯公司财报显示:入网用户数已突破2000万,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促进了话音业务收入的增加。2006年第三季度该公司总收入为27125亿韩元(约合29.2亿美元),运营收入为7581亿韩元,季度纯利润4568亿韩元,分别比第二季度增长了2.8%、22.4%和22.4%。
和记黄埔主席李嘉诚说:“我不需要再为3G业务投入更多资金。”公司在意大利、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的3G网络去年已实现了内部盈亏平衡目标。“唯一落后的是英国市场,我们预计,这部分业务将很快转好。”李嘉诚同时预计该项业务将于明年实现盈亏平衡。
对3G运营盈亏问题,进一步分析如下:
第一,WCDMA不等于整个3G。和黄在英国的3G是亏损的仅仅说明他们用的3G技术有问题,3G能否盈利的关键在终端,TD是性价比很高的技术,如果他们采用TD技术可能盈利了。
第二,欧洲的WCDMA不等于全球的WCDMA。尽管欧洲的某些WCDMA网络运营发展不好,但是不代表全部WCDMA发展不好(更不代表全部3G发展不好)。阚教授有没有研究为什么没有盈利?有没有从3G的生命周期来考虑3G的盈利情况?有没有考虑亚洲韩国和日本3G的盈利状况?
第三,即使是欧洲某些WCDMA网络运营亏损,这种亏损很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而不应简单归咎于“3G是屠龙术”。欧洲没有盈利是否因为牌照拍卖的沉重财务负担这种政策导致的亏损因素,还有就是昂贵的终端补贴这种运营策略带来的亏损因素?
4.中国TD网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吗?
阚教授认为:我国上TD-SCDMA网花几百亿元“这是地地道道的形象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如此而已。”并断言我们在花钱买教训。
中国今天移动用户已达4.8亿,普及率为37%,市场空间还非常大,即使普及率为75%,也还有5亿用户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要把现有的全国移动通信网络扩建一倍,是继续建GSM网络好呢,还是建TD网络好呢?TD-SCDMA的成本优势来源于技术优势。它通过CDMA技术来提升系统容量,通过低带宽载波和TDMA、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来抑制系统干扰;这样,在网络容量上比WCDMA高2倍,在网络特性上没有呼吸效应;同时,通过TDD方式支持不对称业务;因此,系统设备单信道成本便宜一半,各期建网成本大大降低,手机成本便宜一半以上。现实是,GSM平均每用户成本约在200元左右,而现有TD-SCDMA最低报价已将每用户成本拉低到60元左右,随着TD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成本还会不断下降。中国现在建设的TD网,起码可以取替GSM/GPRS网来加速发展移动电话,尽快提高中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随着网络的优化与升级,起码可以取替EDGE网,逐步开发增强性业务和3G特色业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通信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这怎么会是造成巨大浪费的形象工程?
日韩是世界3G业务开展较成功的国家,无论欧洲的WCDMA还是美国的cdma 2000在日韩两国都有成功的先例,说明技术标准的差异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成功,运营的业务和应用对路才是用户买单的关键。而性价比最高的TD-SCDMA,阚教授倒肯定我们在花钱买教训,这未免太武断了。
中国TD网成功的关键在于:首先,要运营商与制造商密切合作,尽快把十个城市保质保量按期建成一个精品网;其次,在运营商的主导下通过定制手机把全国终端制造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尽快提供高、中、低配套的全频段双模手机;第三,要借鉴国内外移动通信运营的经验教训,对延续性业务采用比固网低的资费策略,积极开放增强性业务,逐步提供3G特色业务。日韩两国3G已成功在先,中国TD只要全国齐心协力也一定可以更创辉煌。
5.4G会马上取代3G吗?
阚教授认为一些企业已放弃在3G技术方面的研究。加拿大北方电信、摩托罗拉在积极做4G方面的研究,也就是无线宽带覆盖技术。“现在发展趋势已经很清楚了,中国现在再这么大规模的上3G,整个是在搭3G的‘末班车’。”
至于4G,其定义到目前为止依然众说纷纭,它的技术参数、网络结构、乃至业务内容均未有明确说法。由于对4G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如何实现从3G到4G的过渡,业界一直有不同观点。有的公司认为从WCDMA向LTE(Long Term Evolution)演进代表4G,有的公司则认为WiMAX才是4G的正确方向。
WiMAX在近两年来以其特有的步伐在市场上推进,但不会威胁3G的生存发展。WiMAX和3G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注定它们必然是互补,而不是取代关系。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3G和WiMAX各自的优势、以两种技术的正确组合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提供下一代服务,并从中获益。如美国Sprint并不是不再发展3G,而是继续进行EV-DO网络的部署,用来做话音以及低速率的无线数据传输;而WiMAX作为一个互补技术,针对那些对带宽有非常高需求的用户。又如韩国SKT也是想让WiBro与现有cdma 2000 1X-EVDO 和HSDPA互补,形成三网融合的局面。
根据国际电联的4G时间表:
2007年10月,世界无线电大会上将给4G分配专门的频段,完成频谱规划;
2008年,将会征集4G标准,当前中国开始征集4G标准的提案;
2010年左右完成全球统一的标准化工作;
2012年之后开始逐步商用。
从国际3G发展的实际历程看来,4G能否按预期商用还是个问号。即使按这一时间表,4G最快也得5年以后才见端倪,中国TD建网是否因搭所谓的‘末班车’就下来干等5年,还是抓住机遇大干快上?中国还有5亿用户的发展空间,全球还有60%的人口没有手机,今天上TD,既不是早班车,也不是末班车,而是正好的上班车。TD是民族崛起的机遇,通过5年建设一个TD全国精品网,把全国4种2G用户全部统一转移到3G,使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亿,普及率达到60%;中国的制造业从丢失了第一代、错过了第二代、市场占有率低于20%的被动地位,通过第三代翻过身来,使市场占有率高于80%,由电信大国变成电信强国,崛起的中国移动产业再进军4G不是更有力吗?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说,TD-SCDMA向4G演进有两种可能,一是将技术融入国际上4G标准,二是提出独立的4G标准。中国希望通过TD-SCDMA的演进思路独立提出4G标准。如果按这一演进思路,那么今天大上TD就是为未来的4G打下产业基础,决不能因是所谓的‘末班车’而不去赶,中国错过TD将再等10年。
真理越辩越明,我衷心希望和阚教授心平气和地展开讨论,求得共识,目的只有一个:如何使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