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业界动态 »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挖掘GSM巨大潜力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挖掘GSM巨大潜力

作者:  时间:2007-06-29 07:46  来源:人民邮电报

当很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3G发展上,都在憧憬3G的规划建设以及日后的繁荣景象时,在过去十几年中完成了移动通信从模拟到数字的历史性转变,并且还在继续为大部分移动用户服务的GSM并没有失去光芒,仍然在移动通信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近几年来我国运营商针对GSM的升级扩容以及相关配套的改进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力度也没有减弱,很多地方运营商都经历了十多次的扩容升级,现在GSM达到了历史上最稳定的阶段。面对新的发展形势,GSM并不是寿终正寝,只要找准了市场定位,只要有合理的发展心态,GSM的市场仍然值得人们期待。围绕GSM发展的问题,本报记者最近采访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中兴通讯GSM产品线总经理何赵钢,专家就GSM所处的历史地位、GSM将来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形势以及网络技术包括占有重要地位的无线侧基站技术展开了深入探讨。

  记者:现在世界各地运营商都在完善和发展3G通信,中国的3G也逐渐明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必要进行2G技术的完善和创新吗?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GSM等2G网络的发展?

  雷震洲:无论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我国的移动通信发展情况来分析,GSM都为通信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全球移动用户数达到第一个10亿用了12年时间,但达到第二个10亿仅仅用了两年半,而从20亿到30亿估计只要12个月,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主要靠GSM。截至2006年底,全球GSM用户数达到了21.8亿,占全球移动用户数的84%。我国发展移动通信的时间虽然较世界晚一些,但是发展速度更快、发展势头更猛。美国移动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用了17年时间,而我国从1000万到1亿只用了4年时间,现在我国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了4亿,其中GSM占了绝大部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GSM在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庞大的市场基础和实用的技术性能,我们今后还必须重视GSM的发展,无论是从用户还是从技术,或是从业务方面来说,我们都应该有足够的重视。

  何赵钢:2G技术,特别是无线侧基站方面的技术创新不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而是应如何加大力度进行创新的问题。尽管数据业务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语音业务用户数的上升速度仍超过数据用户发展速度。明天的数据业务用户来源于今天的语音业务用户,因此,技术成熟、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的GSM/EDGE网络对于希望快速建网、争夺语音用户的运营商而言是非常经济而合适的选择。

  我们从实际的技术演进来看,GSM的增强型技术EDGE实现了GSM网络到UMTS网络的无缝覆盖。从工作频段和发射功率而言,EDGE技术很好地满足了UMTS服务区和GSM话音覆盖区之间的过渡区域要求,在移动性和数据业务速率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EDGE商用网络利用自身提供数据业务等级程度和性价比优势,为运营商带来了良好的ARPU提升效果。因此,EDGE网络既可提供传统语音业务,又可根据网络需要动态调配资源,提供数据业务,满足了网络运营过程中灵活多样的发展需求,保护运营商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非常有必要在GSM及其演进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应积极主动、求真务实地开展GSM的完善和后续演进工作。

  记者:GSM有着令人惊讶的辉煌,而且由于大量用户的存在和技术发展的连贯性,运营商还必须投入很大的精力,但这是不是运营商对之不离不弃的唯一原因?GSM在新技术涌现的今天还有没有值得大家期待的市场?

  雷震洲:放眼全球,移动电话已经从20年前的高端市场逐渐向低端市场转移。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城市中等收入者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并且正在向全世界30亿居住在农村的人和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普及。移动通信将成为实现普遍服务这一社会政策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从高端市场转向低端市场的过程将主要依靠GSM。据UMTS论坛称,到2010年,全球所有手机用户(包括2G和3G)将超过40亿,其中3G用户只占8亿,这意味着在2010年前以GSM领衔的2G还有6亿甚至更大的市场空间。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称,得益于亚洲和非洲手机市场呈现持续强劲增长势头,2007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5亿部,比上年增长16%,高于此前预测的10%,其中大部分为GSM手机。这些强劲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印度、非洲、中东、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何赵钢:GSM在新技术涌现的当下,仍然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今天,全球移动通信渗透率和GSM用户数仍然在迅猛增长。根据Informa最新统计,截至2006年10月,全球GSM/EDGE用户数达21亿;预计到2007年年底,全球移动通信渗透率将超过50%。GSM/EDGE移动网络占全球移动通信网络市场份额为84%,比2005年6月的统计数据77.7%有大幅上升。随着数据业务的不断增长,全球GSM用户数将保持每天132万的速度增长,下一个5亿GSM用户将在未来几年内出现,市场潜力巨大。

  记者:目前,通信技术日新月异,3G等技术的不断完善给GSM带来了众多挑战,这势必给GSM等2G网络在技术方面带来新鲜元素,现在GSM技术面临着什么样的演进路线?2G的网络规划和建设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引入了哪些新的内容?

  雷震洲:事实上,早在上世纪末期,人们就开始考虑GSM的演进问题,就提出了至今仍有效的演进思路,即如果运营商拥有3G牌照,则在空中接口部分引入通用无线分组(GPRS)作为过渡,进而在新频段(2GHz)引入WCDMA,走向3G。如果运营商没有拿到3G的频谱和牌照,则可以通过EDGE(GSM演进用的增强型数据速率)技术把速率提到384kbps,接近第三代系统的水平。到今年1月,全球EDGE网络数量已达258个,分布在136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的GSM/EDGE网络部署仍然在火热进行中。其技术规范已发展到R7版本,可以说,GSM/EDGE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某些优势,比如设备成熟、性能稳定、升级成本低、终端类型多、漫游方便等,并已得到广泛应用。

  从目前情况看,在全球3G对2G的取代不会像2G取代1G那么快,故GSM/EDGE技术仍是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进程中的一种选择,目前增强型EDGE的下行速率已达到1.3Mbps,3GPP还在致力于制订把速率提升到2Mbps~6Mbps的EDGE演进规范,为GSM/EDGE网络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GSM/EDGE网络将会存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何赵钢:EDGE技术引入了8PSK调制、链路自适应和增量冗余等新技术和新机制,提升了信道传输速率和利用率。3GPP在2000年R4及之后的协议版本引入了更多新技术,如32QAM、DSR、多载波和多天线等技术,提高数据速率,增强EDGE网络的综合实力。这些新技术不仅基于原有GSM/EDGE系统,还提供了更多的数据速率增长空间,为GSM/EDGE网络的平滑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是GSM运营商的自然演进选择。

  从具体的技术层面来说,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需要厂家注意。首先要有统一的硬件平台,确保运营商的成本最小化。统一的硬件平台、高集成度、综合指标均衡以及多模BBU+RRU等方面技术的改进不仅能够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建网成本,还可使未来升级和融合成本最低化,保护运营商初期投资。其次,我们还必须有集中统一的网管平台,要能为GSM/EDGE乃至后续的UMTS提供集中综合管理,这一平台应该能向上提供单点接入,集成多种优势功能。最后,提高功放效率,降低热耗也是各厂家努力的重要目标。今后产品应该在降低功耗、实现功耗均匀稳定方面有卓越表现,只有在传输和天馈等基站附加设备等方面有突破,才能增强基站的综合实力。

  记者:在目前这样一个新技术涌现不断加快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怎样兼顾网络的平滑演进,最大限度地保护运营商的投资,让他们既能兼顾现有业务的升级扩容,又能满足长远发展?

  雷震洲:GSM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面对3G等新技术,我们不可能弃之不用,事实上也没有必要不利用已有的投资,利用好已有的投资和网络资源在将来演进的道路上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拿移动通信中最为重要的站址资源来说,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现在站址资源已经非常稀缺,价格也日益昂贵,因此如何使GSM和3G技术共用站址就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很多无线侧产品都能做到共机架,模块化的产品能够轻松融于一体,不用重复选择站址,而且站址的选择、维护也更加方便。不仅仅是站址资源,硬件设备的共用和平滑升级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运营商压缩成本显得尤为关键。

  何赵钢:的确,这个问题一直是运营商最为关注的问题,这不仅是运营商自身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保证用户体验连续性的重要措施。中兴通讯在2G时代有着丰富的产品和建设经验,同样,在3G时代也有着全方位、针对不同类型运营商的具体解决方案,因此我们能够做到有效地兼顾二者,最大限度保护运营商的既有投资。比如,我们推出了全IP架构统一硬件平台,即与中兴V3核心网产品、IMS和RNC等系列产品具备相同硬件架构,共享机架、机框和17种单板,该硬件平台基于新型DSP技术研发设计,具备超大容量、高集成度、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最大限度地为运营商降低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

  运营商从GSM升级到GPRS/EGPRS网络,只需利用中兴全IP架构统一硬件平台ZXG10iBSC进行软件升级,增加分组业务相关软件功能包即可。同时,iBSC支持面向未来各种移动技术的平滑演进,可与RNC、UNC等AP控制框共机架,即单机架实现多种授权无线接入技术(GSM/EDGE/WCDMA/TD-SCDMA等)和非授权无线接入如WiFi、WiMAX集中控制功能。

  记者点评: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3G、4G乃至更远的LTE技术的讨论甚嚣尘上的时候,其实对于充分享受移动通信带来便利的我们而言,受益最多的还是来自于GSM及其增强型技术,每一个有战略眼光的运营商和技术厂商都不会忽略这一点。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业界都在针对GSM基站、业务、网络等方面涌现的新要求进行技术创新,并以前瞻性的目光满足未来业务发展和网络优化的需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个多技术、多业务和谐相处的通信环境中,人们能享受更加完善和优质的业务。

相关推荐

u-blox发表适用于工业市场最安全的Wi-Fi模块

u-blox  wifi  物联网  2017-03-14

中国TD强芯之旅:从无芯到强芯的飞跃

TD  4G  2014-01-17

4G时代国产芯片“使命必达”

4G  TD-LTE  2014-01-07

“芯实力”引4G未来 中兴“芯”未雨绸缪

中兴  TD-LTE  2013-12-23

相干光通信发展二十余年 光器件有大进步

光通信  光器件  WiMAX  2013-12-20

台LED厂吃“欧美大单”明年照明业务将起飞

LED  照明  WiMAX  2013-12-17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