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嵌入式可重构的多DSP图像并行处理系统

嵌入式可重构的多DSP图像并行处理系统

作者:  时间:2009-04-16 10:13  来源:

  3 系统设计实例

  3.1 系统硬件结构

  基于TI公司C6000系列DSP和Xilinx公司Spartan一3系列FPGA,构建基于图像的点源目标识别系统,对在线可重构数字图像并行处理系统的可实现性和性能进行验证。

  硬件结构如图6所示。图像输入FPGA—P,各DSP分别外扩一片双口RAM,且将总线EMIFA接到FPGA—P。FPGA—P可用来完成图像时序处理、图像数据的转换、图像滤波等预处理工作,且可以灵活地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大容量公用数据存储器SRAM中,并将各DSP访问的仲裁逻辑或分配保存到各DSP外扩的双口RAM中。这种结构使系统可以轻松地适应多路图像输入。

硬件结构

  DSP阵列可以并行完成各种图像处理算法。FPGA-C建立起DSP间的通信链路且暂存各DSP的处理结果。构建通信链路的方法有:用FPGA—C在两DSP之间构造FIF0或小容量双口RAM,构建EMIF—HPI通路等。DSP-M可以根据算法需求通过McBSP在线配置FPGA—C,FPGA—C的配置文件存放在DSP—M外扩的Flash中,这样就实现了DSP对FPGA的在线可重构。同时,DSP-M扩展了USB、PCI、McBSP等多种接口用来输出图像处理结果。

  3.2 实验及结果分析

  系统用于实现4路分辨率为256×256、帧频为50 Hz的8位图像(如图7所示)的移动点源目标识别。

噪声与干扰下的目标图像

  处理过程包括图像时序采集、转换,图像滤波,去除噪声,姿态融合和目标识别等环节。图像分配和算法执行所需平均时间仅为9.5 ms。

  若用共享总线系统来实现,则多路图像数据的存储和分配以及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将消耗大量时间,大大降低系统效率。若用分布式并行系统来实现,则姿态和多路图像的综合处理会给某一个处理器带来很大的通信量和运算量。将实验中的图像处理任务在同等规模的3种系统上分别实现,执行时间如图8所示。

各种并行系统任务执行时间

  如图9所示,这些不同形式的计算系统是性能和通用性的不同折衷。可重构算系统代表了介于ASIC和通用处理器之间的计算途径,在通用性和性能上都优于传统的硬件系统。图像处理中数据量大、算法复杂,与其他计算技术相比,可重构计算能充分发挥出效率优势。可重构系统具有很多优点,但重构延迟和软硬件划分问题是应用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硬件设计通用性和性能示意图

  结 语

  传统固定结构并行图像处理系统不能适应多种图像处理并行算法。而可重构数字图像并行处理系统数据流和结构组织灵活,适于模块化设计,能大大提高并行算法的执行效率;有较强的通用性,同时其开发周期较短,易于维护和扩展。可重构数字图像并行处理系统为多媒体图像处理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发展方向。

相关推荐

CEVA凭借90%的市场份额继续领导DSP IP市场

CEVA  DSP  2012-05-30

欧胜推出带有语音处理器DSP的下一代音频中枢

欧胜  DSP  2012-05-07

Tensilica HiFi音频/语音DSP迎来又一里程碑

Tensilica  DSP  2012-04-25

Tensilica授权瑞萨电子ConnX BBE16 DSP IP核

Tensilica  DSP  2012-04-18

Tensilica HiFi音频DSP支持杜比数字+功能

Tensilica  DSP  2012-02-28

CEVA和Idea! 电子系统合作

CEVA  DSP  ISDB-T  2011-12-19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