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动态 » 从Brain-Chip看伦理与技术的博弈

从Brain-Chip看伦理与技术的博弈

作者:  时间:2009-08-04 16:34  来源:EDN

最近经常能看到关于利用脑电波控制电脑外设的产品和技术新闻,实现如操控鼠标,甚至打字等动作。大脑的结构和意识的本质一直是科学界的最大谜团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最后的自由疆土。当科学技术足以打破自然形成的约束时,人类伦理道德上的发展进程是否能够赶上技术的前进速度,就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目前,对大脑信号的采集和操控主要用于医学领域,例如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著名的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技术可用传感器实现对思维的解码,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BCI由一枚Brain-chip(大脑植入式芯片)和与之相连的外部信号处理设备组成。Brain-chip实际是集成了上百个细小电极的传感器阵列,作为信号接收器件被安置在偏瘫患者脑中运动区皮层。电极刺入约1mm深的皮层组织,以采集思维时发出的电信号。2005年,4名偏瘫患者安装了这一芯片后成功地通过外设实现了如电器开关控制、电脑光标移动、电子邮件开启,甚至机械手的操控等动作。BCI由于所涉及领域太敏感而在起始阶段的前景并不乐观,如果思维活动能被破解,人类将从此没有隐私可言。

  思维的破解会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与之相对应的逆向技术,即所谓“精神控制(Mind Control)”。可能很难想象,最早的“精神控制”试验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出现,瑞士科学家Walter R. Hess发现通过植入大脑的电极可控制猫的情绪和感觉,如愤怒、饥饿、困倦等。上世纪40年代末,西班牙科学家Jose M.R.Delgado将Hess的电子控制手段用于广泛的动物试验和医学临床并取得成功。试验对象在描述受控体验时表示,植入式电极发出的外部指令已经变成其“内在”意志力的一部分,似乎被外界操纵的行为完全是自发和合理的。

  芯片或电极的植入虽然没有早期的脑叶切除手术(Lobotomy,即切除承担某些功能的脑组织以实现对一些精神疾病的治疗)那样野蛮,但仍会对患者造成身体上的损伤,这也就促进了对非刺入式(Non-invasive)手段的研究。非刺入式意识控制设备与目前新出现的脑电波驱动仪器比较相似。首先信号源产生刺激试验对象某些意识或行为活动的电磁波,试验对象会佩戴一个接受远程信号的头盔来接收“指令”。“指令”以非接触的方式通过头盔上的接收器传送到大脑,可成功地令试验对象产生例如困倦、警觉等情绪,并据称对帕金森病患者有一定疗效。

  在惊叹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免对人类的未来表示担忧,无论是BCI还是行为控制,从一出现就注定了其备受争议的命运。从好的方面看,通过电池驱动的各类Brain-chip已经使约3万帕金森症患者和约同样数量的癫痫患者获得福音;直接与听觉神经相连接的人造耳蜗截止至2005年也已经让超过7万听力丧失患者受益。但另一方面,个性和意识的存在是人类个体间区别的首要标志之一,而这些技术在理论上使思维获取和通过半导体技术改变人的个性成为可能。因此其最大障碍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难易,而是对潜在伦理问题的担忧,尤其是针对遥感式思维操控的态度。虽然目前遥感方式仍严重受限于电磁波远距离传播时的精度和强度,但从上世纪80年代这一技术被大众所知晓后,许多阴谋论者甚至认为美苏政府在用这种技术对民众实行远程精神控制和思维破译。

  然而回首科学的历程,就会发现现在司空见惯的人造心脏、器官移植都曾受制于传统的“灵魂”观念,甚至解剖和堕胎也都被列为宗教禁忌。因此,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永远不会因为人类的伦理、信仰,或其他任何因素的干预而停止。任何人都不可能逃避技术的进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保证这些技术不会被用来危害人类自身的生存。

相关推荐

u-blox为专业IoT平台提供蜂巢式通讯连接技术

u-blox  iot  无线通信  2018-01-26

u-blox发表具备四频2G向后兼容的全球最小 LTE Cat M1和 NB-IoT多模模块

u-blox  iot  lte  2018-01-23

通用测试仪器大全之电子负载仪

2017-11-16

u-blox推动全球第一款NB-IOT智能路灯系统的实现

2017-09-01

ercogener采用u-blox LTE Cat M1蜂巢式技术 开发EMEA地区的首款工业4.0调制解调器

2017-11-03

u-blox与Atoll Solutions携手为印度的智慧城市提供易于使用的LPWA技术

u-blox  IoT  LTE  智慧城市  2017-08-12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