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分组传送网技术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分组传送网技术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作者:  时间:2010-12-23 14:43  来源:EDN

   (2)保证转发

  AF为数据包提供4个级别的转发特征,每个级别有3种丢弃优先级。PTN设备通过配置各级别的转发资源(如缓冲区和带宽)和丢弃优先级来决定业务的级别。当业务不发生拥塞时,AF的各级别业务性能值相同;当业务发生拥塞时,所有AF级别的业务都会发生丢包,丢包的多少和业务级别相关。AF必须遵循RFC2597的规定。

  1.3 MPLS支持的区分服务

  由于PTN是基于MPLS-TP实现的,因此PTN设备中的区分服务需要采用RFC3270定义的基于MPLS的区分服务机制来实现。

  IP包经过MPLS封装后,核心路由器将看不到DSCP。为此,IETF提出了一种MPLS支持区分服务的方法。MPLS支持的区分服务能够把区分服务的多个行为集合(BA)映射到MPLS的一条LSP上,根据BAPHB来转发LSP上的流量。LSPBA的映射有两种方式:实验推断的 LSP(E-LSP)和标记编码推断的LSP(L-LSP)

  (1)E-LSP

  E-LSPMPLS标签的实验(EXP)字段把多个BA指派到一条LSP上,使用MPLS标签的EXP字段表示一个包的PHB。最多可以把8BA映射到EXP字段中,即一条E-LSP最多可以支持8个业务等级。

  (2)L-LSP

  L-LSP把一条LSP指派给一个BA,并采用EXP表示包丢弃优先级。一条L-LSP只能支持一个业务等级。由于MPLS网络设备会在每一跳中都交换标签值,而管理标签与PHB的映射比较困难。E-LSP要比L-LSP更容易控制,因为E-LSP事先就可以确定整个网络中每个包的EXP字段和PHB之间的映射关系。目前PTN设备采用的主要是E-LSP

  1.4 PTN端到端QoS的实现

  通过上述流量工程和MPLS支持区分服务的机制,就可以实现PTN所倡导的面向业务的端到端的 QoS保障能力。首先通过MPLS流量工程实现对业务路由和带宽的控制,以避免负载不均衡出现的拥塞问题;其次,当突发业务或网络保护引起网络拥塞时再通过MPLS支持的区分服务机制实现对业务承诺带宽(CIR)的保障。

  对于E-LSP,表1给出了一种业务等级的分类方法示例。其中的峰值速率(PIR),等于CIREIR。在这种实现方法中数据帧的PWLSPEXP值相同。

  对于E1仿真业务和恒定速率的以太网业务(如语音和视频),均采用EF PHB,并设置CIR等于PIR。对于突发型业务(如虚拟专用网和以太网专线)采用AF PHB。为了保障突发业务的CIR带宽,需要在网络入口依据带宽参数对业务流进行计量、整形和标记,并应支持RFC2698定义的双速率三色标记法。同时基于映射关系设置数据帧的EXP值,以便LSP经过的后续节点根据该值选择合适的PHB

  对于普通数据业务,设置CIR等于0,并设置最高速率PIR,采用缺省的转发行为(DF)

  当网络中发生拥塞时,对于采用EF PHBAF PHB的流量部分的业务带宽将始终得到保障。对于普通数据业务可以首先进行丢弃,或是与AF PHB的流量部分进行加权处理,以便即使在拥塞时普通数据业务也能得到一定的带宽。

  2 PTN网络分层结构

  IETF RFC5654MPLS-TP分为传送业务层、传送通道层和段层。其中传送业务层可以是PW或业务LSP,类似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中的VC- 12PW用于提供时分复用(TDM)、以太网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等仿真业务;业务LSP用于提供IPMPLS等网络层业务。传送通道层是指 LSP层,类似于SDH网络中的VC-4。段层用于在两个相邻MPLS-TP节点之间汇聚传送业务层或传送通道层的信息。段层可以是采用MPLS-TP技术实现,也可以采用其他技术来实现,如采用同步数字体系/以太网/光传送网(SDH/ETH/OTN)PTN通过采用多层网络的架构,可以实现与同步数字体系/光传送网类似的可扩展性。

  除了MPLS-TP关注的3层网络之外,PTN设备还需要支持业务层和段层技术的相关功能。如以太网业务层的OAM(属于IEEE802.1agY.1731)、以太网链路层OAM(属于IEEE 802.3ah)SDH业务和链路的开销处理和保护功能等。

  目前的PTN设备是通过PW支持各种仿真业务,还不支持通过业务LSP支持IP/MPLS业务。对于IP/MPLS业务,采用以太网PW仿真实现,优点是业务的透明性好,缺点是传送效率较低(需要传送以太网帧头),对于较短的数据包尤其明显。如果采用TDM PW仿真实现,将对网络性能提出较高要求,并可能增加设备的成本。如果采用业务LSP实现,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是业务透明性较差,可能需要处理部分 L3协议。具体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业务的透明性、传送效率和成本等因素。 

相关推荐

盛科推出业界领先的MPLS-TP OAM硬件方案

盛科  MPLS-TP  OAM  2011-07-07

PTN与IP RAN在竞争中走向融合

PTN  2011-05-31

分组传送网技术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分组传送网  PTN  MPLS  2010-12-23

移动回传测试解决方案

MPLS  移动回传  2010-12-07

PTN与路由器对阵:让LTE飞

LTE  PTN  路由器  2010-12-02

OTN+PTN联合组网模式分析

OTN  PTN  联合组网  2010-11-25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