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业界动态 » 一种适合于高速、高精度ADC的采样/保持电路

一种适合于高速、高精度ADC的采样/保持电路

作者:黄飞鹏,黄煜梅,方 杰,洪志良  时间:2006-10-09 00:02  来源:
摘 要:采用非复位结构,在SMIC 0.18μm CMOS 工艺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采样/保持电路,其性能满足10位精度、100 MS/s 转换速率的ADC 的要求。 电路在0~125 ℃,三种工艺角下仿真,其性能均满足要求; T/H 电路的核心—OTA ,经流片并测试,结果表明其功能正确,功耗与仿真值一致。

关键词:采样/保持电路; 运算跨导放大器; 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

引言

采样/保持电路(T/H) 是模数转换器(ADC) 的一个重要模块,它的性能必须与ADC 的性能相匹配。 衡量T/H 电路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是建立时间和精度,其中建立时间是指输出信号建立到最终值一定范围内(如0.1 %的精度) 所需要的时间。

T/H 电路一般是以运算跨导放大器(OTA) 为核心,OTA 消耗了T/H 电路大部分的功耗,同时也是影响建立时间的主要因素。 传统的T/H 电路采用复位结构,在一个时钟内只有一个建立过程。 如果能够增加建立过程的次数,那么可以成倍增大T/H 允许的建立时间,从而降低对OTA 性能的要求,减小OTA 和T/H 的功耗。

本文采用非复位的T/H 电路结构,这种结构在一个时钟内有两个建立过程,更适合于高速、高精度、低功耗的ADC。 非复位的T/H 电路由电容、开关和OTA 组成。 通过对这三部分(尤其是OTA) ,分别设计和优化,实现了一种可以满足10 位精度、100 MS/s 转换速率ADC 的T/H 电路。

图1  非复位的采样/保持电路

非复位的T/H 电路

图1 为非复位的T/H 电路,其中Φ1 和Φ2 为控制开关的两相非重叠时钟; C1 和C2 为采样电容; C3 ,C4 ,C5 和C6为保持电容,它们的值相等,但不一定等于C1 (C2) ; V inp 和V inn为差模输入信号; V outp和V outn为差模输出信号; V com为共模电压。

在Φ1 时钟,C1 (C2) 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 C3 (C4) 保持上一次的采样结果;在Φ2 时钟,C1 (C2) 上的信号分别转移到C3 (C4) ,而C5 (C6) 则对C3 (C4) 上的原有电荷进行抵消,保证C3 (C4) 上的电压等于C1 (C2) 上的电压。 从这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在每一个周期,T/H 电路都有两个建立过程,并输出信号。 对于10 位精度,100 MS/s 转换速率的ADC 而言,非复位T/H 电路只要在9 ns (考虑到1 ns 的非重叠时间) 内建立到最终值的0。 05 % ,就可以满足要求。

非复位T/H 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由图1 可见,非复位的T/H 电路由电容、开关和OTA 组成,其核心是OTA。 这三部分都将影响T/H电路的整体性能。 为了满足高速、高精度ADC 的要求,需要对这三部分,尤其是OTA 进行分析和优化。

电容
在非复位T/H 电路中,包括两种类型的电容:采样电容C1 (C2) 及保持电容C3 (C4) ,C5 (C6) 。 C1(C2) 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等效热噪声和匹配精度,而C3 (C4) 和C5 (C6) 仅取决于匹配精度。

从等效热噪声电压的角度,电容的容值应该大于0.2 p F。 为了使ADC 达到10 位的精度,电容的匹配精度也必须满足ΔC/C<1/210 ,参考SMIC 的工艺失配文件,满足此要求的最小电容为0.4 p F。

从匹配和噪声的角度,只是提出了最小的电容值。 增大采样电容,可以提高采样的精度,降低热噪声的影响,但同时也增大了同级和前级的负载,使建立时间增大。 由于T/H 电路位于ADC 的第一级,它决定了ADC 可以实现的最大性能;同时,T/H 电路由片外驱动,片外的驱动能力较大;本文所采用的OTA 也具有较大的驱动能力,所以采样电容取值较大,C1 (C2) 为1 pF;而保持电容C3 (C4) ,C5 (C6) 为0.5 pF。

开关的优化
开关的导通电阻会影响T/H 电路的建立时间;非线性导通电阻和寄生电容会引入非线性误差和相移,所以需要对开关进行优化。

在不同的时钟,串连电阻对建立时间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在Φ2 时钟,当电阻达到10 kΩ 才可能影响建立时间。 而在Φ1 时钟,当电阻和采样电容组成的RC 常数小于OTA 次极点的5 倍时,电阻对建立时间的影响可以忽略。 通过将OTA 的次极点优化到5.1 GHz ,并结合1 pF 的采样电容,所以在Φ1 时钟可允许的最大的串连电阻是1020Ω。 由于每个输入端各串连了两个开关,所以允许每个开关的导通电阻最大为510 Ω。

采用CMOS 开关,并通过扫描,选择一个最佳的NMOS 和PMOS 宽度的比值,可以使导通电阻在工作范围内尽可能一致。 图2 (a) 是CMOS 导通电阻的测试电路,其中V 1 是加在CMOS 上的电压,V in是共模电压,通过对V in扫描,可以得到相应的导通电阻。 图2 (b) 是在长度不变(L P = L N = 0.18μm) ,不同宽度比(W P/W N) 时,导通电阻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 从图中可见,当宽度比是4/1 时,导通电阻Ron在整个工作范围(0.6~1.2 V) 内变化最小,线性度最好。

图2  CMOS 开关宽度比的优化

  开关导通电阻的非线性会在T/H 电路中引入谐波失真(THD) 和相移(φ) 。 图3 (a) 是THD 和相移的测试电路。 其中V ac为交流信号,保持L P= L N = 0.18μm 和W P/W N = 4 不变,当WN 在1~10μm 变化时,对V0 做THD 和相移分析。 由图3 (b) 所示,当WN ≥5μm 后,THD 和相移可以满足要求。 此时若进一步增大WN ,THD 和相移的变化量有限,但会使沟道电荷注入和时钟馈通误差增大,此外,WN 增大也会增加时钟电路的负载,这些因素都将引入额外的非线性误差。 对各种因素折衷后,NMOS 的宽长比定为5μm/0.18μm ,PMOS定为20μm/0.18μm ,开关的导通电阻小于280Ω(图2) ,满足建立时间的要求。

图3  THD 和相移随NMOS 宽度的变化

OTA 的设计
OTA 是T/H 电路的核心,它决定了T/H 电路的建立时间和精度。 从T/H 电路的性能,可以推算OTA 希望获得的指标见表1。
表1 OAT的性能指标


OTA 结构的选取
由于采用0.18μm 的工艺,其电源电压为1.8 V ,如果采用普通的折叠级联OTA ,则OTA 的放大倍数只有50~60 dB。 文中选择增益自举的OTA ,因为此种OTA 的增益可以提高到90 dB 以上,且其单位增益带宽在增加增益自举前后变化不大(表达式均为:ωunity = gm/CL ,gm 为输入管的跨导,CL 为负载电容)。 图4 为增益自举的折叠级联OTA (不包括偏置和开关型共模反馈),主电路是一个折叠级联的OTA ,由M1~M11 组成;4 个增益自举电路(A N 和A P ,虚线框内) 由Mr1~Mr16 组成。 V ctrl为共模控制电压,由共模反馈电路提供。 V b1 ,V b2 ,V b3 ,V b4为偏置电压,由偏置电路提供。

图4  增益自举的折叠级联OTA

 本文在设计过程中还做了以下优化,目的是为了改善OTA 的性能。

图5  简化了的主电路

主电路次极点的优化
主电路的次极点位于M5 的源极B 点,为保证OTA 有足够的相位裕度,及提高T/H 电路中开关导通电阻的取值范围,应该将次极点设计得足够大。 次极点的表达式为:

(1) 式中gm5为M5 管的跨导,CB 为在B 点的所有MOS 管寄生电容之和。 简化了的主电路如图5 所示,用于对M5 管的W/L (宽度/长度) 进行优化。

(2) 式中Cdd3 和Cdd1 分别为M3 及M1 在B 点的寄生电容。 由于gm5 正比于正比于W5 ,设,代入(2)式,得

当ωp2对W5 的导数为零时,ωp2最大。 对(3) 式求导,令,得

当满足(4) 式时,可以实现次极点最大。通过以上的优化,经仿真验证,主电路的次极点为5.1 GHz ,已经可以满足高性能OTA 的要求。

V dsat和V ds的优化
V dsat是MOS 管的饱和电压,V ds是源漏电压。 由于OTA 工作电压仅1.8 V ,所以必须通过优化这两个参数来改善OTA 的输出摆幅,同时让OTA 在各个工艺角的仿真结果相近。

OTA 的输出摆幅可以表示为:1.8 - 4 V ds ,V ds越小,摆幅越大;但V ds必须比V dsat大,否则MOS 管进入线性区,电导增大,OTA 的直流增益降低; V ds与V dsat的差值要足够大,确保在不同的工艺角,OTA 都能有一定直流增益。 也可以通过减小V dsat来提高输出摆幅,但V dsat不能太小,否则MOS 管进入亚阈值区;同时V dsat太小,短沟道效应更加明显,这些都将影响OTA 的整体性能。

折中考虑,M3 (M9) 的V dsat取0.2 V ,V ds取0.35 V ,M5 (M7) 的V dsat取0.15 V ,V ds取0.25 V ,这样输出摆幅为0.8 V ,可以满足ADC 0.6 V 摆幅的要求。

图6  偏置电路

偏置电路的设计
图6 是OTA 的偏置电路。 传统接法中,Mb1 ,Mb2 的栅极分别与其漏极短接,而图6 做了一些改进,Mb1 栅极与Mb2 漏端短接,Mb2 栅极与Vb2 相连。 这种接法使其他支路与输入支路(由Mb1 和Mb2 组成) 更加对称,从而提高电流的一致性;这种接法也使级联的Mb1 ,Mb2 上的压降较小,从而提高Mb2 管漏极的电压(从0.45 V 提高到1.2 V) ,方便外接电流源的设计和选择。

为保证偏置电路可靠工作,图6 中增加了由Mb23 ,Mb24 ,Mb25 ,Mb26 组成的启动电路。上电初始,Mb25 ,Mb26 管分别将V b2 和V b1下拉到低电平,Mb2 管导通,偏置电路工作。 电路工作正常后,Mb25 ,Mb26 关断,启动电路关闭。

仿真及部分测试结果

OTA 的仿真及部分测试结果
表2 为OTA 在SMIC 0.18μm CMOS 工艺下的仿真值(负载电容为2.7 p F) ,从该表可以看出,OTA的性能满足要求,且在不同的工艺角,仿真结果变化不大。

图7  OTA 的版图

表2  OTA的仿真结果


图7 为OTA 的版图,面积为98μm ×125μm(包括主电路、增益自举、偏置和开关型共模反馈电路) 。 该OTA 作为一个核心模块,用于一个10 位50MHz 流水线结构ADC 中(共使用了9 个本文设计的OTA ,且OTA 消耗ADC大部分的功耗) ,并流片测试。 该ADC 的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与仿真值相近,功耗与仿真值一致,据此,可以推断出,作为ADC 核心的OTA ,它的功能正确,功耗与仿真值(3.2 ×1.8 mW) 一致。

表3  T/H电路的仿真结果

以上结果表明,T/H 的核心电路———OTA 的设计是成功的。

T/H电路的仿真结果
表3 为T/H 电路在带1 pF 负载,建立到最终值0.05 %时所需要的时间t s。 这里列出的时间是最坏情况下的仿真值。 从该表可以看出,T/H 电路的性能满足要求,且在不同的工艺角,仿真结果变化不大。

  本文分析并设计一种非复位的T/H 电路,并对其中的电容、开关以及OTA 进行优化。 测试结果表明,OTA 功能正确,功耗与仿真值一致;仿真结果也证明,T/H 电路的性能满足10 位精度,100 MS/s 转换速率的ADC 的要求。

相关推荐

Avago ACPL-M71T 高速低功耗光学隔离方案

ACPL-M71T  高速  低功耗  光学隔离  2009-11-13

Maxim推出业内最小的快速采样/保持IC

Maxim  采样/保持电路  DS1843  2009-10-13

凌华科技发布PCI Express接口高速DIO卡

2009-08-04

谐波分析中减小非同步采样误差措施的分析

谐波分析  非同步  采样  2009-03-20

SAR系统可重配置高速数传设计和实现

SAR  高速  2009-03-02

通过眼图和BER测试分析高速串行链路的信号质量

BER  链路  高速  串行  2009-02-18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