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亚洲半导体产业生产基地,重庆有四大优势
黄奇帆说,50年前,中国第一片半导体芯片是在重庆诞生的。此后,重庆一直高度重视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几条
重庆具有四方面优势:一是万亿电子信息产业所需要的芯片,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吸引世界级芯片生产企业落户的一个重要有利条件;二是充足的人才保障,重庆的各类大学每年能培养两万多名信息产业人才,其中,5000多名是半导体产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而且员工忠诚度高,流失率仅为2%,这也是重庆重要的竞争力;三是重庆具有内陆地区最大的机场和航站楼,这是支撑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半导体航空运输所需的最好的物流体系;四是国家重视西部大开发,支持两江新区快速发展,各类优惠政策聚集两江新区,半导体产业布局两江新区政策最优。
黄奇帆说,目前,重庆三个国家级半导体研究所联合组建的重庆声光电公司,国家已投入资金30多亿元,形成了两条
每年培养1000名半导体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黄奇帆说,半导体学院,形式上与传统的大专院校不同,仅从理事会成员的构成来看,就说明这个学院从一诞生就具有国际特色,具有面向应用、面向生产体系、面向市场的产学研一体化特色。
根据学院教学规划,每年将培养或培训1000名半导体人才,其中包括高端设计、研发、检测人才以及半导体产业一线技能人才。黄奇帆认为,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应用,结合企业生产系统,紧密围绕现代信息产业的整个体系进行人才培养,重庆将形成非常活跃的集成电路人才集群。这部分人才将为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另一方面,重庆将在这一领域设立至少10亿美元的私募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小企业发展和自主创新。黄奇帆说,这个基金将专门服务于集成电路各环节的发展,“在生产基地方面、人才培养方面、研究开发方面,产学研一体化方面,投融资循环体系方面,都要创造内陆最好的发展局面,让专业人才背着书包进去,带着钱包出来。”黄奇帆说,希望半导体学院能担当这样的重任,相信5年以后,重庆不仅是信息产业万亿产值的基地,同时也是国家信息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
前来参加成立大会的境内外半导体企业代表,对重庆成立半导体学院和产业联盟的举措高度赞赏。台湾茂德科技董事长陈民良认为,成立半导体学院这招“棋”下得好,“大学城是播种,半导体学院是布局扎根。”他说,让学生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这一步“棋”,将使重庆在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方面比其他地区更有规划,更具发展后劲。
成立大会前,黄奇帆会见了相关企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