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强化投融资支持,因为集成电路是一个需要巨大投资的产业。举例来说,现在建一个月产10万片的
但除了上述的投融资方式外,更为关键的是要解决集成电路企业在国内上市的问题。“我们并不需要国家的钱,国家只要解决我们在国内上市的问题,我们的问题就都解决了。”一家已在美国上市的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老总说。据了解,目前,能够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必须是国内企业,但很多做得不错的集成电路公司都具有海外股权结构,是否可以允许这些公司直接在国内创业板上市,或是简化企业从海外股权结构转成国内股权结构的程序,并建立绿色通道,让有潜力的集成电路企业更快地在国内上市,这是个关键。
此外,对于需要资金更大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可以参照京东方的模式。京东方在解决了国内上市问题后,在最近4年通过在国内股市定向增发,成功融资241亿元,这些资金为其近年来大规模地扩展和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定向增发不受企业盈亏的限制,但必须先要在国内上市。因此,实现集成电路企业在国内的上市是投融资中最核心的问题。
应惠及整个产业链
如果说“18号文”还曾经给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企业带来一定的优惠的话,那么对于封装、设备、材料和零部件环节来说,大多数企业并没有享受到该优惠政策。“希望新政能够惠及整个产业链。”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于燮康对记者说,“而且,在目前后摩尔定律时代,对封装技术的研发已经被提到极为重要的位置,国家应该给予封装行业有力的扶植。”“集成电路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光是设计和制造环节。从目前看,集成电路材料和设备制造相比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比集成电路制造与国外的差距还要大,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还要糟糕。”从事集成电路材料制造的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达晰介绍说,“目前
对于半导体设备企业来说,非常现实的情况是,设备研发制造所需的所有关键零部件都是进口的,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研发出来的设备成本会有多高。“由于关键零部件都需要进口,单纯做一台样机,没问题,但成本降不下来,这就实现不了产业化。这样,设备水平再先进也进入不了大生产线。” 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微电子设备分公司总经理盛金龙说,“因此,半导体设备业所需的基础材料、元件、软件都需要国家给予支持,需要完善产业链。”
“实际上,本次新政提出的政策举措在过去10年间都提出过,大部分举措也都实践过,有些成功了,有些收效不明显。”一位行业资深专家对《中国电子报》记者总结说,“我们现在做的是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针对现有的行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实施细则,真正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