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准,业界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只有拥有领先技术的一流企业才能制定标准。因为标准一旦制定,后续的跟进者要支付专利转让费等其他附加费用,要承担更高的成本。
去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决定制定3D影像有关标准,以使影像制作者不要制作过于强调立体感的图像,并准备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建议,在全世界普及日本的标准。这一举动被看做是日本欲剿杀中国3D电视标准的前兆。
罗清启表示,日本抢跑3D电视标准,其实是想通过向全世界推动标准来平其3D电视全球销售的路,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国际化标准,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不能接受,那么3D电视生产出来也很难销售。
我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做标准的制定者才是上策。
工信部去年成立了3D立体显示标准研究组,牵头组织业内专家展开标准研讨,有消息称今年将有两项3D标准出台,包括图像质量测试方法及3D安全规范等。
“我们已经申请立项了两项标准,包括一个行业标准《立体电视图像质量测试方法》和一个国家标准《立体电视术语》,其中行业标准已经有了草案,争取能够在今年正式出台。”中国电子技术尺度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范科峰表示,除3D电视外,其他3D产品,如3D眼镜、3D摄像机、3D照相机的相关标准也会逐步制定和出台,而所有的标准将一起形成我国3D工业标准体系。另外,我国已经同步启动了3D标准的国际化工作,在国际标准中提出自己的提案。
整合全产业链
研究机构预计,3年后3D电视市场会有非常惊人的发展,2013年出货量将超过2700万台。有专家称,3D电视将是家电行业的下一座大金矿。
在今年1月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有超过六成企业都展示了新的3D产品。在主展区还有中国的彩电企业海信、海尔、康佳和长虹的身影。“中国军团力量越来越大。”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参加CES展后感慨。
在微博上,他透露:“从今年CES展上各彩电厂家的展示来看,3D电视已经被公认是彩电发展的趋势。”这与TCL的着力点也是不谋而合。目前TCL提供了包括偏振式、快门式、裸眼等不同技术的3D电视。
而在罗清启看来,“单纯解决3D电视技术问题只是杯水车薪,不会成为主宰电视产业的关键。”他认为:“3D电视的销售看起来只是一个终端设备的销售,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动漫制作、立体影视播放等系统设备以及3D相机摄像机、探测仪等前端设备,还包括3D手机、电视等终端设备等多个环节。”
“随着3D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3D会逐步成为大部分平板电视机的标配。”彭健锋认为,“一般终端设备的发展总是走在广播和内容的前面。”
彭显东表示,中国彩电企业欲在3D电视领域成为主导者,“必须借力整合并延伸相关产业链。”
对于目前我国3D电视发展现状,彭健锋认为:“国内企业在3D技术上水平参差不齐,产业链建设呈点状分布,整体竞争力不强。国内3D电视企业的发展,还需要依靠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整合全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电子视像协会于日前发布《中国电子视像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要重点发展具有3D显示功能的平板电视、重点发展基于三网融合的“软硬件结合”产品与系统、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电视新型搜索技术、重点发展完善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产业链。
国内的一些彩电企业已经有所行动,抢占3D电视的制高点。TCL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TCL投资245亿元建成的8.5代显示屏生产线即将投产,届时TCL将取得上游面板资源的主动权,抢先完成3D电视全产业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