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趋势 »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乏力 需促进信息消费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乏力 需促进信息消费

作者:  时间:2012-12-09 21:45  来源:中国电子报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制造业形势分析课题组

  编者按:2012年,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快融合,对节能减排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2013年,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进一步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取得实质性成效,破除信息基础设施滞后对两化深度融合的羁绊,引导新兴产业走出“投资驱动”和“规模扩张”的老路?本报特开辟“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前瞻”专栏,对重点领域的发展形势、机遇挑战、对策措施等进行预测和分析。

  核心提示

  展望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将继续受到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影响,在生产、出口、投资等方面继续保持低位运行,由大变强的攻坚任务显得格外艰巨。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如何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社会投资可能停滞的问题?如何更为有效地启动内需市场以调整产业结构?如何尽力避免产业转移这一客观趋势给中小企业造成的“两难”压力?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推动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部省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组织实施信息消费市场培育工程、坚持落实信息技术产用合作专项、集中资源提升各区域产业集群配套能力等对策措施。

  明年形势:通信设备业“领跑”

  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的发展形势较为严峻,迟迟难以复苏的世界经济、渐趋凸显的内在矛盾均使得产业增长水平不容乐观,更面临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社会投资可能停滞、缺乏启动内需生产的有效政策手段、中小企业受到产业转移造成的生存压力等问题。

  (一)举步维艰的世界经济依旧制约产业发展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仍在上升,欧洲经济全面衰退,美国经济虽缓慢复苏但正面临“财政悬崖”,日本国库即将见底,以及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普遍放慢,这些因素将在相互交织影响中继续拖慢世界经济增速。据IMF预测,2013年全球GDP增速仅为3.6%,虽高于2012年0.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10年和2011年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为1.5%,新兴经济体为5.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44%的新兴经济体出现了财政收支失衡,如爆发新一轮全球性经济危机,他们将很难再度发挥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复苏引擎”作用,世界经济走上平稳增长轨道会愈加艰难。

  仍处于衰退周期的全球经济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直接表现为出口和投资增速的持续走低。进入2012年以来,产业出口增速一直徘徊在5%左右,1~9月仅累计同比增长3.4%,是除2009年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出现负增长之外的最低水平;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连续5个月负增长,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路下滑,1~9月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7.1%,是近10年来最低水平,其中港澳台和外商企业投资均呈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11.2%和12.7%。预计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和投资的“双低”增长态势将会持续到2012年年底,全年增速均为5%左右;在全球经济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2013年出口和投资的全年增速均不会超过10%。

  (二)产业规模增长不会显著高于2012年水平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外部冲击之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日益凸显出既有成本优势逐渐消退、内需市场短期难以启动、产业新增长点仍在培育、骨干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弱等潜在的内部问题。自2011年9月起,产业规模增速逐步放缓,改变了从2010年3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后持续近18个月的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012年以来,产业规模增速放缓幅度陡然加大,与过去5年相比仅好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2009年水平,各月累计销售产值同比增长水平仅保持在11%左右,在5月至8月更是连续4个月出现回落,最低点一度跌破10%,下滑至9.9%。

  目前,产业规模增速已呈现止跌回升迹象,在9月份上升至10.4%,且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趋势自第三季度以来有所向好,但制约增长的各项因素依然存在,集中表现为企业开工不足和部分重点产品产量出现负增长。如电子材料行业有10%到15%的企业全面停产或倒闭,80%的多晶硅企业限产、停产或倒闭;整机厂商普遍削减上游订单,电子元件产量增速已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此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2012年10月下旬以来已16次涨停,汇价创下近18年的新高,达6.23,升值预期将对企业出口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在内外压力持续交攻之下,预计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增速不会超过12%,如无确切市场利好出现或有力措施出台,2013年的产业规模增长亦不会显著高于此水平。

  (三)通信设备行业增速继续领跑各主要行业

  通信设备行业继续保持领跑地位。截至2012年9月,通信设备行业增速已连续11个月居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各主要行业之首,1~9月累计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7.9%,高于行业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归功于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持续上升的强劲带动,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全球4G(LTE)网络部署逐渐升温的积极影响。预计这两大有利因素在2013年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带动通信设备行业全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

  计算机行业增速略低于行业平均增速。PC机的国际市场需求正在日趋缩减,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已出现11年来的首次下滑,同比下降8.3%。这导致我国计算机行业在1~9月的累计销售产值只同比增长9.8%,低于行业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更意味着增长压力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加大。但是,我国仍然拥有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计算机制造商联想,以及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众多代工厂商,同时在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中也占据了80%以上份额。可观的生产规模将使计算机行业在2013年保持着略低于行业平均增速的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增速在11%左右。

  家用视听设备行业增速较为缓慢。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国内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以及国际彩电市场“价格战”蔓延的多种因素影响,2012年1~9月,我国家用视听设备行业累计销售产值仅同比增长6.6%,低于行业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随着节能平板电视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智能电视的加速普及流行,2013年行业增速将有所回升,但国际市场容量已趋稳定,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提前释放的基本情况不会改变,预计全年增速保持在10%左右。

  电子器件、元件行业增速呈现分化。电子器件行业在2012年1~9月的累计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4.3%,高于行业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主要受集成电路市场周期性回升、液晶面板出口金额稳定增长、电声器件需求量持续上升的带动作用,预计这一作用在2013年仍能持续发挥效力,行业全年增速将保持在16%左右。电子元件行业在1~9月的累计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2%,低于行业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制约较为明显,一方面除光电线缆外的其他元件产品出口数量均在减少,另一方面松下、索尼、夏普等日资企业背负巨额亏损,大幅减少了在我国元件生产基地的生产与出口,预计2013年也无法根本好转,行业全年增速仍难以突破10%。

  (四)中西部地区产业增速呈理性回落态势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在出现“自东向西、由南到北”的转移趋势,中、西部地区产业规模增速大幅提升,与东部地区因基数较高、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导致的低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新的区域增长极。2008年至2011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增速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2011年更是达到分别超出42和53.2个百分点的峰值。进入2012年以来,中、西部地区虽仍保持高速增长,但已明显呈现出理性回落态势,1~9月分别同比增长32.7%和39%,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24.5和32.2个百分点。

  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是惠普、联想、戴尔、宏碁及富士康等计算机制造龙头和代工龙头面向西部的布局调整已告结束,且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暂无扩大产能计划,使承接地区产业增速正常回落。如四川和重庆1~9月增速分别为31.4%和94.1%,比2011年同期回落了28.4和117.9个百分点;二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已进入“洗牌”阶段,加之遭遇欧美“双反”诉讼,绝大部分企业基本停止产能扩张,部分以光伏产业为电子信息领域发展重点的地区出现增速回落。如江西和新疆1~9月增速分别为5.7%和16.6%,比2011年同期回落了28.4和10.8个百分点。

  客观来看,前者意味着西部地区产业格局基本稳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必然从超高速增长向较快增长过渡,有利于产业承接地的可持续发展;后者意味着投资过热领域逐渐冷却,行业正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走出无序竞争,中西部地区会更为审慎地选择转移而来的产业,提高产业承接水平。预计2013年,中、西部地区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产业规模全年增速均在50%以内;而东部地区产业规模增速则在转型升级的牵引下渐趋回暖,全年保持在10%左右。

  


 

  

 

  关注问题:内需市场启动乏力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社会投资可能进入停滞阶段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要国家财政资金大力投入,但更需要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近2~3年的社会资金流向来看,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得到了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太阳能光伏电池等热点领域,2011年的投资总额超过1500亿元,增速一度超过110%。但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环境日益严峻,以及产业自身深层次问题的逐渐凸显,有可能使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众多领域在2013年面临难以吸引社会资金的问题。

  首先,缺乏短期可以形成大量产值的热点领域。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相继投产,太阳能光伏行业进入“洗牌”阶段,LED市场全面启动仍有待时日,除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外,社会资金的选择已不是很多,而对于智能终端的投资又绝大部分集中在不能体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征的整机组装环节。其次,仍然没有形成可靠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尚没有一家大型IT企业能够以云计算或物联网的相关领域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者更多地依赖于国家财政投入,以逐利为导向的社会资金缺少进入理由。最后,投资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存在缺位。太阳能光伏行业和LED行业的投资过热已引起社会资金警惕,但资金配置完全依赖于市场化机制,就很难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整体形成宏观的投资思路,而目前国家在此方面又没有相关的规划引导,产业未来增长点尚不明确,社会资金在进入时会愈发保守,拖慢投资增速。

  (二)仍然缺乏启动内需市场的有效政策手段

  尽快启动内需市场,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减轻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程度、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平稳较快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途径,对于太阳能光伏、LED等亟待扩大应用市场空间的行业而言,更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在启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内需市场方面,所采用的政策手段相对单一,从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均是集中在消费者市场,将个人消费者作为拉动内需的主要载体。

  这样至少会形成两方面的问题,在2013年阻碍着内需市场的启动和扩大。一方面,启动内需市场的政策仅针对个人消费者,会受限于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家庭电子信息产品的保有量及淘汰速度,难以促使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长期保持在55%以上的出口依存度有实质性下降。而且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还有着提前激发市场需求、透支消费者未来消费的巨大隐患,失去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计算机行业和家用视听设备行业在2012年1~9月的内销产值增速上,分别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31.4和9.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行业内销产值为负增长(-2.0%)。另一方面,将政策仅集中在个人消费者会忽视生产者市场和行业应用市场在扩大内需方面的重要作用。生产者市场的内需在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自主配套,如引导国产整机要更多地采用国产芯片;行业应用市场的内需在于行业应用推广,如鼓励装备、工控、金融、电力等重要行业更多地采用国产电子信息产品、系统及设备。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更有利于我国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三)产业转移的客观趋势逐渐给中小企业带来生存压力

  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发生的产业转移与其他制造业门类并无本质不同,其动因在于东部地区各项既有比较优势的日渐消退,其前提在于中西部地区因经济社会大发展而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政策环境、金融物流、人才储备等方面做出的重大改善。这不仅是我国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的必经途径,更是众多企业为降低经营成本、抢占区位优势、获取政策红利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如富士康向重庆和河南郑州转移产能等。但是,在目前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这种“自发”出现的产业转移趋势给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带来了生存压力,并因产业转移步伐的日益加快而体现得尤为明显。

  珠三角和长三角是我国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基地,约80%的电子元器件企业分布于此。随着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全国最低工资已平均增长22.8%,深圳已达1500元/月,该区域部分企业开始向重庆、四川、湖北、江西和安徽等地转移。但是能进行转移的企业都具有在产业链中影响力较强、与整机厂商联系紧密、议价优势较为突出等特点,对于大部分不具有此类特征的普通中小企业而言,不转移则面临着既有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这往往也是企业的唯一优势;而转移则意味着远离了客户、市场和供应链,特别是企业本身的规模并不足以与承接地政府谈定很多优惠政策。预计在2013年,该区域将有相当一部分电子信息制造类的中小企业陷入“两难”境地,甚至破产倒闭。

  对策建议: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市场

  (一)推动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

  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和乘数效应,引导整合民间资本,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该基金将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尊重市场规律,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的产业发展基金管理运作经验,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重点布局中前期成长型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企业。一方面与地方相关园区基地紧密合作,参股区域性投资基金,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序布局;另一方面参股社会资本,引导其科学合理有序地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二)部省共建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围绕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家庭、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加强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的纵向联系与整合,以产品为载体,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以具体运营模式完善为目的,部省共建一批特色鲜明、创新活跃、成效显著的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以企业为主体实现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以企业可独立生存及赢利为基础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三)组织实施信息消费市场培育工程

  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出台半导体照明、计算机、服务器、太阳能光伏等节能产品的实施细则和准入措施。依托智能电网发展鼓励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与应用,加快推动太阳能光伏上网电价分区化和补贴来源配套化,以财政补贴、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离网应用与余电并网试点,推动完善适应光伏发电特点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以宽带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网络设备升级、带动信息服务市场扩张,以丰富多样、互动便捷的数字内容引领智能家电、移动终端等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结合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重大信息化工程,依托交通、环保、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支持和引导自主可控电子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

  (四)坚持落实信息技术产用合作专项

  依托“倍增计划”,在离散型、流程型行业分别建设试点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的多领域、深层次合作,着力推进工业控制、机床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系统及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升工业领域信息技术和产品自给率。组织实施“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依托骨干企业建设数控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平台,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推进数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重点围绕纺织机械、中小型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高效节能产品等领域开展数控技术及产品的集成创新,在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区域开展数控技术及产品应用示范,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数控技术及产品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

  (五)集中资源提升各区域产业集群配套能力

  充分利用“十二五”技术改造专项工程,支持符合产业集群主导发展方向、配套服务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推动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协同改造,支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技术改造,促进工业布局向产业配套、专业化协作、要素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社会组织构建,创新合作机制,加强企业间协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形成密切合作的研发体系,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关推荐

u-blox发表具备四频2G向后兼容的全球最小 LTE Cat M1和 NB-IoT多模模块

u-blox  iot  lte  2018-01-23

u-blox与Atoll Solutions携手为印度的智慧城市提供易于使用的LPWA技术

u-blox  IoT  LTE  智慧城市  2017-08-12

u-blox发表可支持全球IoT与M2M应用的最精巧LTE Cat M1/NB1多模模块

u-blox  LTE  iot  2017-07-13

u-blox新款150 Mbps 4G LTE语音/数据机,支援亚太与拉丁美洲采用的Band 28频段

u-blox  4g  Band28  FDD-LTE  2015-04-09

全球最快的车用4G LTE模组现已通过北美所有主要网路的认证

u-blox  LTE  RIL  2014-12-18

u-blox推出具备3G/2G向下相容性的4G LTE模组 TOBY-L2

u‑blox  TOBY-L2  LTE  3G  2014-01-15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