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业界动态 » PEMFC在0 ℃以下环境启动的研究

PEMFC在0 ℃以下环境启动的研究

作者:  时间:2007-10-23 10:01  来源:

当燃料电池(PEMFC)在0℃以上环境中工作时,电池中水的产生、流动、分布都有了许多研究,且制备工艺条件、材料特性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也得到了深入研究。但是关于PEMFC在0℃以下低温启动及保存的研究却很少,仅仅在最近几年才刚刚起步。作为燃料电池汽车(FCV)应用的一个重要的要求,是必须保持电池在0℃以下的完整性和足够长的寿命。由于PEM-FC工作后含有大量的水,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就会对电池系统材料及部件造成很大的伤害。目前,许多文献只对0℃以下自启动进行了讨论,但却没有考察多次启动后的PEMFC性能的变化情况[1],而有关PEMFC冷冻/解冻循环的研究也仅有几个循环[2-3],这远低于车用电池数百次以上的要求。

针对目前研究情况,我们在-5℃和-10℃启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低温启动后电池结构的变化,为研制新型抗冰冻电池材料奠定了基础。

1实验

1.1材料及仪器

0℃以下启动实验在燃料电池低温测试平台上进行,MEA组件由加压电极和Nafion 112膜制备,反应气为H2和O2。-5℃启动及物性分析采用4 cm2的小电池,而-10℃保存及启动采用的电极活性面积为128 cm2,双极板为金属复合板。

1.2冷冻循环方法

电池运行后,将氢腔、氧腔和水腔用反应气吹扫1 min,然后将氢和氧腔一端密闭,另一端抽真空4 min,使电池内部相对湿度(RH)维持在3.8%左右。将电池在冷冻箱中以-10℃恒温4 h,再室温解冻后,在优化条件下对电池进行评价,以上为一个循环。其实验目的是考察冷冻保存的影响。

1.3启动方法

在每次启动降温前,都要按上述方法使电池内部维持相对湿度在3.8%左右,然后降到设定温度恒定2 h,最后常压启动,测温点在阴极侧。

1.4 表征

电池在-5℃启动前后的循环伏安(CV)和渗氢电流(hy-drogen crossover)变化,由天津市中环电子仪器公司的TD3691型恒电位仪测定,而电化学阻抗(EIS)的大小,则由日本菊水(ⅪKUSUI)电子公司的FC IMPEDANCE METER KFM 2030来表征。

1.5 0℃以下启动实验平台

图1左边的装置为燃料电池评价台,而右边的为低温实验箱。将两个装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0℃以下启动的实验平台。

2 结果与讨论

2.1 50次冷冻/解冻循环后的性能变化

图2为PEMFC在-10℃经过50次冷冻/解冻循环后的性能变化。由图2可见,在电流密度(J)分别为500 mA/cm2和800 mA/cm2时,电压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都是在一定的电压下小幅度波动,最后逐渐趋于平缓。由计算得,在500mA/cm2和800 mA/cm2的衰减率分别为-0.18 mV/次和0mv/次,即电池性能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当电池相对湿度控制在3.8%左右时,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池关键组件的完整性,能够满足:PEMFC在-10℃保存的要求。

2.2 -5℃自启动 

图3给出了电池在-5℃自启动时的伏安及温度变化曲线,恒电压0.4 V启动。如图3所示,随着反应进行,电流密度逐渐增加,电池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接近0℃时,提高电压,使电池稳定运行。可以看出,电池在-5℃能够顺利启动。

2.3 -10℃自启动

如图4所示,在-10℃恒电压0.3 V启动时,J瞬间达到330 mA/cm2,然后又立刻降低到280 mA/cm2。随着电池生成水的增加,性能也逐渐变好。启动过程中电池温度一直在升高,最后达到0℃。由图4发现,电池启动瞬间,电流突然降低,这是由于电池温度开始很低,生成的水在MEA催化层和扩散层的一部分微孔中结冰,占据了部分气体通道,阻塞反应气进入催化剂活性位,使电池处于暂时"饥饿"状态,图10中的-10℃孔结构增大正好验证了这一点。随着电池温度的升高,电化学反应速度增加,冰逐渐融化且水量也增多,电池性能逐渐变好。

2.4 -5℃启动后电池物性的变化
为考察-5℃启动对电池各方面性能的影响,如电极的活性面积、膜电极(MEA)各层间接触电阻及Nafion膜渗透率的变化,分别在-5℃启动前后,对电池进行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以及渗氢电流的表征。

2.4.1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图5给出了电池-5℃启动前后的极化曲线。如图5所示,前几次启动电池性能变化很小,但第5次和第7次性能却衰减了约50%。由于第5次和第7次在启动时,电池漏气,使电池吹扫时间过长,使得电池开路高频电阻(HFR)较高,第5次约为1Ω·cm2,第7次时大于1 Ω·cm2,导致启动失败,结果电池生成的水对电池造成很大的伤害。可以看出,在-5℃启动成功时,电池产生的热量足以使生成的水维持液态不结冰,这样对电池结构没有损害,但是启动失败,却对电池性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图6也正好说明了这点。


2.4.2电化学阻抗(EIS)的变化

为考察MEA各层间电阻的变化,图6给出了-5℃启动前后电池在J=0.5 A/cm2下的Nyquist谱图,频率范围为0.1Hz~10 kHz。半圆左边与横轴的交点为电池欧姆电阻,而右边的交点为电荷传递电阻。由图6可见,电池在-5℃经过5次启动后,电池接触电阻和电荷传递电阻变化均较小,但是由于第5次和第7次启动失败,少量的水结冰就使电荷传递电阻明显增加,第5次启动后的电荷传递电阻相当于启动前的4倍,而第7次的竞高达10倍。可以认为,经过-5℃数次成功启动后,电池性能几乎不衰减。

2.4.3电极活性面积的变化

启动前后电极循环伏安曲线如图7所示。反应气为增湿的N2和H2,分别通入阴极和阳极,阴极为工作电极,阳极为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扫描速率为50mV/s,扫描范围为50~l000 mv。经计算,启动前的氢脱附峰面积约为24 mC/cm2,而在-5℃经过7次启动后,氢的脱附峰面积约为25 mC/cm2,前后变化非常小,可以认为-5℃启动对电极活性面积没有损害。

2.4.4渗氢电流(cross-over)的变化

启动前后的膜渗氢电流的变化如图8所示,反应气为增湿的高纯N2和H2,分别通入阴极和阳极,阴极为工作电极,阳极为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扫描速率为4 mV/s,扫描范围为50~500 mv。可以看出,启动前渗氢电流为0.68 mA/cm2,而经过7次启动后,其渗氢电流密度约为0.80 mA/cm2,变化非常小,说明启动前后膜的透气率没有发生变化。
25-10℃启动后电池性能的变化

图9给出了-10℃启动后的MEA照片。如图9所示,-10℃自启动后MEA发生了明显分层,特别是阴极侧碳纸完全剥离。这说明即使电池能够在-10℃成功自启动,由于升温速度缓慢,电池达到0℃的时间很长,这样生成水从电极向流场迁移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结冰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关键组件MEA分层。


图10给出了启动前、-5℃和-10℃启动后MEA的孔结构分布。如图10可见,在启动前和-5℃启动后的MEA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 μm附近,即经过-5℃启动的MEA孔径几乎没有变化,但是-10℃启动MEA的孔径分布则主要集中在40 μm,增大了约10 μm。这说明-10℃启动造成了MEA大部分微孔变大,使电池排水难度增加,MEA极易水淹,导致-10℃启动后性能下降。

3 结论及展望

(1)燃料电池在0℃以下环境保存时,控制电池的相对湿度在3.8%左右,能保证电池性能不衰减。

(2)-5℃自启动对电池结构及性能破坏很小,但在-10℃启动后,孔径明显增大,MEA已经开始明显分层,对电池结构有很大程度的破坏。

现在对于燃料电池0℃以下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很多问题如MEA材料选择、-10℃以下膜水的状态、电堆排水及启动策略等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为将来研制新型抗冰冻电池材料及设计0℃以下启动的电堆奠定基础。

相关推荐

燃料电池新机遇新挑战 标准是关键

新能源  燃料电池  2013-09-11

台湾经济部通过友达等业界科专计划

友达  燃料电池  2012-04-27

发展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车重在技术升级

CMIC  燃料电池  混合动力车  2011-07-28

前十月电池行业见增长 整体产业发展预测

氢燃料电动车开启中国汽车环保进程

2009-09-03

Strategy Analytics:手机电池储备短缺趋势日渐明显

手机  电池  燃料电池  2009-04-10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