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市场趋势 » 飞思卡尔宣布推出新手适用的超低端8位内核

飞思卡尔宣布推出新手适用的超低端8位内核

作者:eaw  时间:2006-04-24 11:37  来源:本站原创

飞思卡尔半导体日前推出 超低端8位微控制器(MCU)内核, 以满足用户对体积更小、更加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的需求。这种内核是需要更多功能的传统电机设计的理想之选,能够提高集成度,同时保持低价位。

飞思卡尔的RS08超低端内核是高性能、低功耗 HCS08架构的简化版本。该内核体积比传统内核小30%,带有精简指令集,从而实现了大多数嵌入式应用的紧凑高效编码,在闪存不到16K、针脚数较少的设备中使用。这些变化为工程师提供了将微控制器应用推向市场的更简单、更快速方法。

Pathfinder Research创始人暨总裁Fred Zieber 认为:“多年以来,飞思卡尔一直是8位产品市场的领先供应商。这种内核的推出,使飞思卡尔在超低端的、成本敏感的8位市场显示出强大竞争力,而这一市场的发展近年来是由一次性电子产品的新类别的出现而带动的。”

飞思卡尔正在开发 CodeWarrior? Development Studio的新版本,以支持RS08内核。新版本将提供内置的项目向导,帮助加快应用开发,用户只需点击7次鼠标,即可创建工作项目。RS08将为飞思卡尔在深化8位产品方面的投资带来一部分初期回报,并且是同时公布的性能路图的起点。路图将提供8位-32位的兼容外围设备和开发工具。

飞思卡尔副总裁兼微控制器部门总经理Mike McCourt表示:“我们一直重视提供8位解决方案,它们是简单逻辑电路的一种易用替代品。围绕这种芯片,我们将建立一个支持环境,提供培训、工具和软件,帮助客户缩短取得收益的时间。”

RS08内核将推出短小的寻址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实现更高效地访问和操作最常用的变量和寄存器。此外,飞思卡尔还为这种内核添加了影子程序计数器,以便进行更高效的子程序调用。RS08将采用和HCS08相同的总线结构 ,使用户能够使用相同的外围设备和存储器模块。并且,兼容的调试接口硬件可以支持两种体系结构。

飞思卡尔发布微处理器路图,跨越传统的位局限

随着性能和功能需求的增长,嵌入式电子产品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快速演进,微控制器设计人员需要在传统设计中有所突破。飞思卡尔半导体 公布了其微控制器路图,具备针脚兼容的8位和32位设备特性,并将共享外围设备和一套通用开发工具。

飞思卡尔计划扩展低端和高端8位系列产品。公司将推出更低成本的改进产品,适合于刚接触微控制器的新设计者,另外还将提供增强的外围设备和扩展内存选择,面向那些需要更多高端功能的8位产品的资深设计者。飞思卡尔同时推出的RS08内核正是这个路图的起点,该产品以低于50美分的价位,提供出色的灵活性和卓越价值表现。

“飞思卡尔无疑正在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广泛的价格和性能表现的选择,”Semico Research 的技术主管Tony Massimini 表示,“对于寻求从新产品创造收入的新公司而言,能够提供轻松的性能提升的MCU公司将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在32位产品领域,飞思卡尔将继续降低ColdFire?系列的成本,以低成本架构的价位,提供32位的性能。到2006年底,飞思卡尔计划推出针脚兼容设备,这些设备能够让8位设计轻松升级到32位性能,同时保持相同的外围设备接口。

飞思卡尔汽车和标准产品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Paul Grimme表示:“我们期望飞思卡尔今年推出的产品在微控制器产品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看到,当设计师从具备外围设备并支持各种应用的控制器性能连续系列中选择时,属于几位产品已经变得无关紧要。”

基于微控制器的应用需要更多的连接和功能,因而设计人员面临着提高性能和缩短开发周期的双重压力。在选择芯片时,开发工具和软件将是决定性因素。飞思卡尔还计划不断增强该公司屡获殊荣的CodeWarrior? Development Studio产品,提供自动代码生成,让首次使用的用户只需点击7次,即可创建工作项目。飞思卡尔还在定义统一硬件开发平台,这些平台将提供通用的板卡和电缆接口,让设计人员在使用各种架构时都拥有一致的体验。

相关推荐

飞思卡尔开源电路板Warp亮相 定位于穿戴类设备开发

飞思卡尔  开源电路板  2014-01-08

飞思卡尔以全方位32位MCU抢攻智能手表商机

飞思卡尔  MCU  2013-07-19

飞思卡尔CEO:新战略初现成效 未来更关注中国市场

飞思卡尔  单片机  2013-04-28

飞思卡尔基于ARM平台全系列MCU引领嵌入式应用新趋势

飞思卡尔  ARM  嵌入式  2013-01-29

飞思卡尔携手周立功单片机 共同拓展中国MCU市场

飞思卡尔  MCU  单片机  2012-12-19

智能能源为飞思卡尔带来机遇

飞思卡尔  智能  能源  2012-05-17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