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趋势 » 巨头英特尔的自我较量

巨头英特尔的自我较量

作者:李映  时间:2012-11-28 06:36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9月初在IDF发布会上的意气风发还未淡出媒体记忆,英特尔CEO欧德宁时隔两月却黯然宣布将提前退休,如此“功未成身先退”究竟是为何?作为公司历史上第五位CEO,欧德宁执帅期间成绩斐然。在他接任CEO前一年,英特尔营收为305亿美元,而2011年英特尔实现营收540亿美元,增幅达77%。但不可否认的是,英特尔低估了PC需求下滑的程度,推出的所谓“超极本”未能成为PC战场之后的又一增长点,并且其最大的失误是错过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契机,眼睁睁地看着以高通等为主的ARM生态系统根深叶茂,难以抗衡。11月15日,英特尔的市值被高通超越,后者目前市值为1058亿美元,英特尔市值为964亿美元。虽然在过去的8年,英特尔依然扮演着芯片帝国王者的角色,但在移动互联漩涡中不断失误、踏错节奏之后,偏离了方向的英特尔该如何实现自我救赎?

  过去的失误——傲慢与偏见

  ARM开创的开放模式是冲击英特尔全产业链的封闭模式的最大利器,英特尔对ARM的模式却不以为然。

  著名的OODA决策圈理论指的是观察、确认、决策、行动。当市场变化日新月异的时候,观察、确认、决策、行动的速度就变得尤为重要。英特尔不缺观察、确认,但在决策和行动上却一再打错了算盘,错失了良机。

  英特尔犯下的一个重大战略失误是在6年前——由于持续亏损,英特尔就轻易以6亿美元左右的价格,将基于ARM架构的Xscale处理器业务出售给了Marvell。这一决定事后被证明是非常短视的,英特尔也成为为此埋单的最大输家。

  而在移动互联浪潮掀起之际,英特尔误认为其PC芯片技术可以延伸到各种移动设备,但移动互联生态系统对处理器的需求显然与PC不是一回事。一方面,iPad开创了全新的Tablet(平板电脑)时代,不断侵蚀传统PC的领地,虽然2009年英特尔开始推出应用于上网本的Atom系列CPU,但由于功耗居高不下,再加上被苹果iPad严重挤压,辜负了引导英特尔市场增长的重托,而英特尔在上网本后主推的超极本也应对无力。倒是ARM公司凭借着苹果iPad的崛起迅速占得先机。另一方面,随着iPhone的成功,英特尔开始谋划重新回归手机芯片业务。2010年初,英特尔公布了新一代Atom平台产品,面向智能手机终端,但由于Atom处理器在手机上的应用未经过检验,而许多手机专用的操作系统并不能与英特尔的X86架构兼容,这使得英特尔进入手机处理器市场难上加难。再加上在爆炸性增长的智能手机领域,采取开放战略的ARM已经和苹果、三星等手机厂商,高通、英伟达等芯片厂商形成了强大的合作联盟,高通、三星、联发科等芯片厂商攻城略地,以ARM架构为主的生态圈系统已日渐庞大。以ARM架构为主的生态圈系统已日渐庞大。英特尔推出的32纳米“Medfiled”芯片在智能手机领域虽有所获,但与高通等以ARM架构为主开发处理器的半导体厂商相比市场份额还少得可怜。另外,Atom从2008年开发一直到现在,核都没有太大变化,这也是今天英特尔被动的一大原因。

  应该说,英特尔如此被动还源于它的“傲慢与偏见”:英特尔对ARM授权模式不以为然,但事实证明,英国公司ARM开创的这一开放模式正是冲击英特尔从晶圆、芯片到代工的全产业链封闭模式的最大利器,与安卓系统对抗苹果的iOS如出一辙。ARM所倡导的这种将IP核授权给半导体公司的模式被称作Chipless模式,有分析指出,这种模式的发展壮大一是适应了消费终端产品多元化的趋势,使半导体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更需贴近个人消费需求,而这正是专注于IP核设计企业的优势所在,使其能更准确地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二是随着半导体制程逐渐向更高制程靠近,芯片的升级越来越多地依赖于IP核复用、软件升级等来实现。同时,半导体行业日渐成熟,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微利行业,而Chipless商业模式是最好的成本分摊、利润共享的降低行业总成本的方式。三是Chipless商业模式体现了半导体行业创新密集的显著特点,IP核本身就是各种创新技术和创新功能的集合。

  目前,英特尔所要面对的是由若干个芯片厂商、代工厂商所形成的ARM联盟,英特尔真有些“一人在战斗”的意味。《浪潮之巅》作者吴军曾在他的书中指出,英特尔的商业模式历来是靠大投入、大批量销售来挣钱的……但是当一种芯片市场较小时,英特尔公司很难做到赢利,而不幸的是,很多新的市场在开始的时候规模总是很小的。这是英特尔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它很难培养起新的增长点。

  有数据显示,全球PC销量还有进一步萎缩的可能。与之相对应,除了追求规模制造和微利生存的联想、宏碁依然钟情PC市场外,惠普、戴尔早已不再重视这一市场,PC市场正在面临着被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局部替代的风险,销量还将进一步下跌。最近UBS将2012年、2013年全球PC销量的预测分别从-1.3%、+4.5%调降至-2.8%和+0.5%,而将2012年、2013年全球平板销量增速的预测分别从1.07亿台、1.33亿台提升至1.32台和2.01台,平板电脑侵蚀PC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让英特尔这颗“奔腾”的“芯”难免失落。

  现在的进攻——理智与情感

  在智能手机市场,英特尔正在角力;在软、硬件厂商都不容错过的平板电脑市场,英特尔也在加快攻势。

  失落之余,亦激发了英特尔的斗志。2012年成为英特尔正式回归移动芯片市场的第一年,它联手谷歌、摩托罗拉、联想、中兴等合作伙伴,宣布再次进军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前不久,英特尔对自己进入移动领域一年来的成绩作了一个总结:7款搭载英特尔芯片的智能手机和多款Windows 8平板电脑已经上市。

  今年上市的7款智能手机都是基于英特尔32nm的Medfield芯片,虽然看起来是初战告捷,但这究竟能给英特尔提供多大的市场机会和利润空间还很难说。有分析指出,移动互联网的本质不在于计算,而在于低功耗、易用性等,因此英特尔强大的计算能力在此没有太大优势,而其功耗缺陷却成为致命伤。此外,在移动终端上,处理器要做的是功能的集成和整合,对蓝牙、无线网络、NFC等集成的能力至关重要,而高通、博通、英伟达、Marvell、联发科等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从短期来看,英特尔“单打独斗”有些心力不逮。

  在软硬件厂商均不容错过的平板市场,英特尔也在扭转颓势。超级本市场被英特尔寄予厚望,虽然前期叫好不叫座,但随着英特尔在产业链上积极推进,如今情况发生了很大转变。对于英特尔而言,超极本的产业链从键盘、转动轴、电池再到第二代可触摸产品所需要的屏幕、传感器等与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完全不同,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与调试,英特尔似乎逐渐进入状态,超极本不仅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款式逐渐丰富,部分超极本支持触摸功能,拥有了笔记本+平板的二合一体验,在外观上可变形、可拆卸的设计也突破了传统笔记本的造型。到2013年,市场上将有140多种超极本可供选择。但超级本能否异军突起,成为英特尔在PC之外新的增长点还有待时间检验。

  随着英特尔的老盟友微软倒戈,其推出的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都只支持ARM架构,这对在PC时代所向披靡的Wintel联盟主角英特尔来说确实是个沉重的打击。不过,微软最新发布的支持Windows 8的Surface让英特尔在平板电脑市场重新看到了机会。有分析说,Windows 8发布的根本意义或许并不是达到多么强大的单机体验效果,而是使之成为带动多屏整合的统一平台,推动整个Windows体系的发展。微软打的是如意算盘,但却让英特尔面临“左右手互搏”的局面:微软的Surface虽然采用英特尔x86的CPU,但Surface就是平板电脑与PC结合的产物,从产品配置来看,和目前超极本的配置接近,其与英特尔推出的超极本显然有同质化竞争的嫌疑,哪一个市场的得失都让英特尔难以取舍。

  微软的Surface不仅大改人们以往对微软不生产自有品牌终端产品的看法,还有消息称微软正在生产自有品牌Windows Phone 8手机,代工厂商为富士康,这对英特尔来说影响或将更深远,英特尔需要更加理智地对待。

  服务器的角逐——战争与和平

  未来基于ARM和MIPS架构的服务器CPU也许将与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CPU争夺市场。在技术超越市场的时代,X86胜在市场,而非单一的技术,未来决定服务器CPU架构的同样是市场。目前,战争的序幕已经拉开,未来难见和平。

  英特尔的危机并不仅限于此,移动终端的战场看上去已燃至服务器市场,ARM最新推出的64位Cortex-A50系列处理器就直接剑指服务器。

  相对于PC而言,服务器是为了在同一时间服务更多的客户端,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比PC高得多。为了满足服务器对运算速度的要求,服务器的CPU采用专用CPU。在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CPU出现以前,服务器CPU主要架构有PowerPC、SPARC、PA-RISC、MIPS和Alpha。后来由于以IBM、SUN、HP和DEC为代表的专业服务器提供商各自为战,各自采用自己的处理器,因而谁也做不大、做不强。到最后,英特尔通过兼容、大强度研发以及精简指令集等将触角延伸到了服务器市场,并成功将竞争对手击溃。目前,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CPU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服务器CPU。

  但事易时移,ARM这几年除了专心致力于移动终端市场并建立起看似牢不可破的生态系统之外,现在也正在积极布局服务器等应用市场。一个值得关注的消息是,最近32位和64位RISC处理器架构的先驱MIPS被ARM、Imagination一个收购专利、一个收购公司,给瓜分了个干净,而MIPS在64位架构的优势也会助力ARM大展身手。虽然最近又有传言说DSP IP提供商CEVA公司拿出7500万美元表示要从Imagination手里抢购MIPS,这一收购暂时还没有落定,但其终将影响到未来处理器市场的竞争格局,更让不同架构处理器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如今,包括Facebook、AMD、Red Hat等在内的知名公司都一致认同并期待未来能够与ARM在服务器市场上有良好的合作。目前,已获得新型ARM 64位Cortex-A50系列架构处理器的授权合作伙伴包括超微、博通、三星、意法半导体、海思等。在移动终端上演的对决故事或将再次重演。

  英特尔面临ARM的兵临城下不能大意:一方面,在PC市场,英特尔x86系列的处理器因为有微软在操作系统上为其保驾,在很长的时间内是不可替代的,但现在服务器主要的操作系统是开源的Linux,而Linux在什么处理器上都可以运行,因此只要有一种处理器各方面性能明显优于英特尔,购买服务器的客户就会考虑采用非英特尔的处理器。使用ARM架构的芯片公司进军服务器市场之后,服务器厂商也将会有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此外,在能源紧缺的今天,服务器厂家对处理器最关心的已经不单单是速度,而是功耗,今后处理器设计必须考虑能耗。虽然英特尔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是X86架构采用的是复杂指令集,尽管英特尔做了很大投入吸取精简指令集的长处,但终究不如精简指令的处理器设计简单,实现低能耗相对比较困难,而ARM则凭借精简指令的优势,功耗表现相当出色。

  另一方面,虽然服务器市场需求较为稳健,但随着云计算的兴起,亚马逊、Google等企业成为计算中心,很多中小企业不再需要购买服务器。这些云计算企业对计算能力的使用更加充分,不像中小企业等冗余那么大的计算能力,这也意味着总的CPU需求可能会停滞甚至下降。

  历史都是相似的,未来基于ARM和MIPS架构的服务器CPU也许将与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CPU争夺市场。在技术超越市场的年代,X86胜在市场,而非单一的技术,未来决定服务器CPU架构的同样是市场。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基本上目前还看不见X86的影子,那么未来呢?目前战争已拉开序幕,未来难见和平。

  未来的胜算——红与黑

  在移动互联时代,英特尔要打一场“持久战”,强敌环伺对英特尔来说是件好事。在未来的高性能计算和移动互联市场中,CPU+GPU架构越来越受到重视,英特尔通过对ZiiLABS公司的收购,获得了GPU的助力,研发高性价比的处理器在情理之中。

  PC时代睥睨群雄的状况已然远去,英特尔在生态系统变迁的移动互联时代要打的战役显然是场“持久战”。柳宗元的敌戒提到,“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而亡”。强敌环伺对英特尔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英特尔的“红”,即优势在于:英特尔有充裕的资金,并在代工领域遥遥领先,它正在将其移动处理器设计与其最新的制造工艺融合在一起。虽然竞争对手也都在努力开发28nm芯片,但英特尔计划通过即将发布的22nm实现超越,并计划在2014年推出14nm的芯片,这一优势使功耗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英特尔今年上市的7款智能手机都是基于32nm的Medfield芯片,而随着2013年的到来,双核的Clover Trail处理器将成为手机市场的主打芯片。在对外公布的产品演进图上,Clover Trail是一款采用32nm工艺的凌动处理器,是双核CPU、四线程的平台,除了双核以外,还加大了图形处理能力。在功耗上,英特尔表示,它将比同类其他产品更低。并且,英特尔前不久还展示了2010年收购英飞凌无线业务的成果,除MODEM不断往多模多频发展外,英特尔将会推出SoC的平台,这也是过去英飞凌的强项。而下一代22nm的Atom与XMM MODEM集成的SoC也有望推出,以全面适应智能手机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需求。这一次,英特尔可谓破釜沉舟。

  在超极本和平板电脑市场,英特尔也在加快布局。2012年4月,英特尔推出了第三代Core i3、i5、i7(Ivy Bridge)酷睿处理器系列,这是世界上首款采用英特尔22nm制程工艺和3D三栅极晶体管技术的微处理器,实现了3D显示和高清媒体处理性能的双倍提升。而下一代瞄准平板电脑市场的芯片产品,代号为Bay Trail-T的四核平板电脑芯片路线图也于日前曝光。根据路线图显示,Bay Trail-T芯片计划于2014年面世,其中结合了代号为Valley View-T的22nm系统级芯片。其在CPU与GPU部分都将比现在有很大进步,例如四核芯、主频最高1.9GHz等。其对功耗的控制也同样很出色,最高不超过10W,最低仅3W左右。尽管离这款芯片的正式露面还有1年多的时间,但据称英特尔目前已经在和OEM厂商就该平台的开发事宜进行商谈。

  虽然这一切看起来很美,但英特尔仍须谨慎的是“灯下黑”。有分析认为,从英特尔的角度而言,无数黄金堆成的Fab的钱,必须有人埋单。Ivy Bridge的Core i5将会被定位在平板市场,Ivy Bridge的Core i7将会全力冲击上网本和超极本,英特尔已没有选择。如果Core i7被迫要用在平板上,那么上网本市场就会失守。

  并且在未来的高性能计算和移动互联市场中,CPU+GPU架构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英特尔由于错过了ATI的GPU,到现在GPU仍是其短板。但最近英特尔宣布已与Creative Technology(创新科技)达成协议,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其英国子公司ZiiLABS。据报道,收购资金中的3000万美元用于购买ZiiLABS的特定工程资源和资产,其余的资金则是GPU图形技术等专利的授权费用,以摆脱powerVR。有了GPU的助力,英特尔研发更高性价比的处理器当在情理之中。

  提升芯片的性能是英特尔一直要做的功课,但适应市场的嬗变,英特尔还需要彻底的转型。未来SoC(系统级芯片)大有一统江湖之势,凭借通用芯片笑傲江湖的英特尔也要做个了断。最近英特尔高层透露,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基于22nm的酷睿i3、i5、i7芯片,可能是英特尔最后一代通用芯片,以后英特尔将全部转向开发系统级芯片,以针对不同的终端产品需要去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更好地满足差异化市场的需求。英特尔全新第一代SoC代号叫做“Haswell”, Hawsell会把CPU、GPU、南北桥芯片、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等所有模块统统集成到一起,不再需要其他任何辅助芯片。此款SoC能否实现英特尔在平板电脑和超极本市场的翻盘还有待时间检验。

  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产品将推动最终产品向更轻薄、更强大的方向演进,但英特尔的“芯”终端产品能否更大范围地占据市场尚不可知,毕竟以Intel inside的强大性能作为换机牵引力的时代已经过去,单纯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未来很可能并不是用户购买某件产品的第一推动力,整体终端体验才是决定市场购买的关键,这一点苹果已经屡试不爽。在硬件性能上一骑绝尘的英特尔虽然于2010年耗资将近80亿美元收购著名的计算机安全软件公司McAfee,已显示出英特尔希望在CPU领域,尤其是手机芯片领域“软硬兼施”的野心,但如今仍难见到整合的效果,而留给英特尔驰骋的时间着实不多了。

  工艺是鏖战双方都倚重的因子,虽然英特尔在工艺上遥遥领先,但其没有和苹果达成代工合作也成为重大失误。最近苹果有意将原来在三星代工的产品转给台积电,因为ARM生态系的成功台积电功不可没。有专家分析说,台积电的优势在于能提供turn key完整的一站式服务,包括mask、第三方IP及封装等,它还继续大幅地投资,追赶先进制程工艺,毛利率与市占率持续上升。从代工角度看,前段时期台积电在28nm工艺节点时所暴露出的产能不足和良率问题已获重大突破,据称成品率已冲上90%以上,加上新增产能大量开出,台积电已开始向客户提供大量的waferbuy服务,协助客户有效降低28nm芯片的成本。2013年,其投片量较2012年将大增30%~50%,并计划2013年投入80亿美元~85亿美元进行扩产。据报道,台积电计划于2012年年底开始20nm产品的试生产,到2013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还透露,台积电的工艺路线图显示其在2013年11月试产16nm的FinFET结构,到2014年实现量产。不难看出,从20nm开始,台积电将采取务实的策略,先进入过渡节点16nm,然后再真正进入14nm。最终,台积电与英特尔代工工艺的差距缩小将影响英特尔与ARM生态系统在长期对决的市场中的份额权重。

相关推荐

台PC厂触控面板订单偏淡:3月将回温

PC  触控面板  2014-01-20

英特尔押注新市场,试图跳过移动

英特尔  可穿戴设备  2014-01-08

英特尔的深圳节奏

英特尔  芯片  2013-12-31

英特尔推智能移动芯片市场新战略

英特尔  移动芯片  2013-12-30

Gartner:英特尔、三星引领全球半导体市场

英特尔  半导体  2013-12-20

英特尔Broadwell处理器更多细节曝光

英特尔  Broadwell  2013-12-18
在线研讨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