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台积电经历了半导体行业的冰火几重天,而这一切似乎都能归咎在“产能”问题上。
去年6、7月,移动终端销售正处于周期性低谷,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上游芯片库存压力严重,整个产业链的毛利率下降,产能过剩的论调甚嚣尘上。但是,当分析师们带着悲观情绪看待未来时,市场对台积电28nm需求的预期超出了想象,台积电股价在随后的9个月时间内逆势攀 升。
然而,就在台积电的估价即将冲至历史新高、市场盼望台积电能够提供足够的28nm产能时,一些研究机构却纷纷指出,张忠谋难以实现“年底20nm产能占全部20%产能”的承诺,加之台湾科技股贴息行情影响,虽然台积电第二季财报乐观, 营收达新台币1280.6亿元,创下单季历史新高纪录,但是其股价依然遭重挫,张忠谋也不得不再次站出来。
张忠谋的言辞并非纯粹是安抚人心,因为他很清楚不管在哪个阵营,台积电都是最重要的砝码。据悉,苹果与高通先后提出了以10亿美元的代价,获得台积电的独家供应。在股价受挫的背景下,张忠谋承认了台积电“正在考虑单一客户晶圆厂策略”。很快,台积电股价就再次回到80新台币的高位。
不过,张忠谋这种表态似乎只是为“救市”的需要。老谋深算的张忠谋很清楚,作为专业的晶圆代工厂,与任何一家厂家走得太近,都会影响其中立性,而这是台积电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台积电财务长何丽梅对外表示:“你必须很小心。一旦产品线转移,专用晶圆厂又将如何?我们想保有灵活性。”
2011年,台积电营收高达146亿美元,超过它排名之后的9家晶圆代工企业的总和,其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移动终端产业的命运可以说紧扣在台积电身上。然而,在WP8时代开启、移动终端更新迭代之际,产能紧张已经引起了台积电的一些客户谋变。
高通与台积电称被誉为是Fabless(无晶圆厂的芯片设计公司)+代工厂家的合作典范。但受困于产能问题,高通已经表示,该公司S4系列处理器的供应短缺状况,将通过更多的代工厂商来解决。据悉,三星、联电已经跟高通签订协议,为高通代工供应28nm制程工艺芯片。
另一家大型半导体企业美国豪威也是台积电的大客户,台积电专门为其投资了几亿美元为其定制了生产线。不过,近期豪威却入股武汉新芯,成为新芯第二股东主导运营,这意味着台积电有可能在未来失去豪威的订 单。
台积电表示不会对客户发表任何评论。但不少观点认为,台积电在产能扩张的过程中,如果过快,消费电子市场在周期性低谷时,这些产能就会缺乏市场支撑,等周期性扭转后,原来的投资就会落后。
实际上,这种观点在芯片厂家新一轮工艺制程的竞赛中,早已过时。